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月29日訊 春節即將到來,然而青島婦女兒童醫院感染科醫生張艷輝卻沒有像其他人一樣在家里“忙年”,因為她忙碌在另一個“家”——發熱門診。這是她與新冠疫情“交戰”的第三個春節。對于堅守在新冠疫情防控一線的醫務工作者來說,“放假”如今是一個陌生的詞匯,春節假期也只是普通的工作日。

發熱門診是新冠疫情防控的前線哨點,張艷輝與疫情的“交戰”始于2020年1月,當時還在下鄉的她主動請戰,申請支援醫院隔離病房。彼時她家二寶剛滿1歲,還沒有斷奶,張艷輝“狠心”地把孩子交給家里人,一走就是一個多月。每日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她忙于疑似新冠病例的留觀與治療,鮮有時間想念孩子們。
“小寶寶,大恐龍是怎么叫的?”“小朋友,讓我看看你的嗓子里藏了什么?”……這是張艷輝在發熱門診給小患者看診的日常。2020年10月,青島婦兒醫院組建發熱門診,張艷輝便“扎根”在了這里。發熱門診24小時開放,而她常接診的是發熱、呼吸道疾病癥狀相關小患者。
和成人不同,小患者大多數不知道該如何描述自己的病情,也容易因難受而哭鬧,所以給小患者看病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時間。根據防疫要求,那些在常規門診和病房用的哄娃玩具、貼紙無法帶進來,張艷輝只得在語言和動作上費些心思。N95口罩和隔離面屏密不透風,與患者和家屬溝通時需要更高的語調才能讓他們聽得清楚。大聲說話讓身處“密封裝置”的他們更加缺氧,一個班次下來,每個人都會頭昏腦漲。和記者交流時,張艷輝的嗓音沙啞,她告訴記者:“發熱門診的大部分同事都有喉炎,有些同事在值班的后半程血壓還會飆升。”這些張艷輝都扛得住,最讓她崩潰的是放寒假前的幾天,島城遭遇了一場呼吸道疾病“小高潮”,每日就診人數從平均400余人升到900多人。“有時排隊積壓的患者達160多人,每人平均候診時間為3-4小時,雖然醫院以最快的速度調集了支援力量,但當時感覺很無力,因為覺得很對不起患者。”她說。
“醫生,我孩子哮喘發作,暈倒了,高熱43℃……”一個父親抱著孩子焦急地跑進診室,吸氧、急診監護……張艷輝動作迅速,經過兩個小時的搶救,孩子情況穩定下來,轉到三樓留觀診室。此時,張艷輝才發現自己的隔離衣已完全濕透。“其實我們都已經習慣了,即使夏天開著空調,我們的分體衣也都是濕的,隔離衣上凝著汗珠子。”她說,通常情況下,患者要拿到核酸檢測報告后才能進入醫院其他門診。如果遇到突發情況,發熱門診的原則是先搶救再走流程。那一天,她接診了抽搐、超高熱、情況危急的6個優先就診的患者。
普通發熱門診一個班次8小時,但幾乎每天都會加班。這對張艷輝說,已經比較輕松了,她曾在特殊發熱門診堅守過8個月,那里一個班次時長為24小時。在發熱門診,張艷輝掌握了一項絕技——5分鐘吃完一頓飯。她笑著告訴記者:“為了不讓患者等待,我們只能收緊自己的時間,我們不是吃飯,而是‘倒飯’。”
今年的除夕,也是張艷輝的生日,她又要在崗位上度過了。張艷輝有個愿望:希望疫情早日徹底敗走,她要帶著孩子們,回趟河南老家,她已經兩年沒有見過爸媽了。(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郭菁荔)
責任編輯:陳海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