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北京2月4日訊 冬奧會開幕式當天上午,花樣滑冰團體賽在首都體育館開賽。運動員們在場上走位輕盈、舞姿曼妙,伴隨著悠揚的樂曲將人世間的美好盡數呈現,而在休息室的電視屏幕前,十幾名“補冰員”志愿者的目光隨著他們輾轉騰挪,卻無意流連比賽本身,他們的注意力全在運動員的腳下,為“避坑”做好準備。

花樣滑冰:隋文靜/韓聰進行賽前訓練。新華社記者 張玉薇 攝
花樣滑冰比賽一套動作做下來,至少有五六個跳躍動作,會在冰面上留下許多不規則的小坑。補冰員的任務就是在兩項比賽之間的休息時間,配合補冰車迅速將這些小坑修補,讓后續比賽不受影響。
在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的近兩萬名志愿者中,補冰員是對專業技術要求極高的崗位之一,是唯一可以跟運動員一樣穿著冰鞋在冰面上滑行的志愿者。除了要掌握嫻熟的滑冰技能外,他們還要及時捕捉運動員的滑行路線、跳躍軌跡,以便能夠快速找到小坑、及時修補冰面。

花樣滑冰團體賽:男子單人滑短節目賽況。 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 攝
今天上午花樣滑冰團體賽男子單人滑短節目與冰上舞蹈的比賽間隙,十幾名補冰員志愿者在兩名冰面修補師的帶領下一齊涌入冰場,如雪花般迅速四下散開,他們找到坑點填入雪塊,用隨身攜帶的小鏟子將其抹平,只用兩三分鐘就將全部坑洞修補完畢。“我們把冰場分成四個區域,每個區域四個人,大概每人會補七八個坑吧。”補冰志愿者楊曦說。
22歲的楊曦是北京體育大學的一名大三學生,同時也是一名專業的花樣滑冰運動員,曾在全國冠軍賽上獲得第六名的佳績。而這些補冰員志愿者中,與楊曦有著類似經歷的人不在少數,他們中的多數人都是花樣滑冰、速滑、冰球等項目運動員出身。雖然北京冬奧會期間,這些運動員無緣為國出戰,但以志愿者的身份服務大會,同樣也是圓了他們的“冬奧夢”。
正如楊曦所說:“只要是站在冬奧會的賽場上,不管是參加比賽還是當志愿者,都是為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特派記者 張羽/文 新華社/圖)
相關鏈接:
鳥巢中央有一個半徑十幾米的可升降舞臺,是配合文藝演出還是用來點火?究竟有何妙用,今晚將見分曉。

張羽 攝
責任編輯:郝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