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嶗山區農業農村局技術人員走訪茶園
嶗山區農業農村局技術人員走訪茶園
早報2月9日訊 一年之計在于春,又到春忙時。2月9日,早報記者走訪了嶗山區一些茶場了解到,很多茶場已經上班,安排工人陸續撤掉防凍篷布,開啟新一年度的春忙工作。
在王哥莊街道囤山社區的碧海藍田生態農業園里,經理林先勇帶著工人正在撤掉保護茶樹的篷布,撤掉篷布后的茶樹露出黃綠色的真容。茶園里還有一些新品種,目前還被小拱棚保護著。“去年冬天沒有凍害,茶樹普遍得到了保護,我們要抓緊這有利時機,在10多天里撤掉篷布。后期,我們還要給茶樹澆足返青水。”
記者又來到了嶗山云霧茶場,該處茶場在半山腰上,北側就是午山,西鄰浮山,東、南瀕臨黃海。因為地域的原因,這里的茶園都是大田茶。嶗山云霧茶場負責人王永超說,茶園里的茶樹是2003年引進的“迎霜”、福鼎大白豪、龍井43等品種,樹齡都超過10年。“我們近期要給茶園來一遍‘淺耕’,就是把原先被壓實的土壤松一松,促進茶樹生長,后期還要給茶樹追施有機肥,主要是以大豆、豆粕為主,然后還要給茶樹澆一遍“返青水”。要是天氣合適的話,預計到今年4月下旬,頭茬嶗山大田春茶將上市。
 茶園
茶園
去年,嶗山區出臺了《關于加快推動嶗山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等一攬子政策,要將嶗山茶打造成在全國乃至全球具有影響力的高端精品茶。嶗山茶“三項直補”升級為“五項直補”,直補標準按800元/畝,內容包括生物農藥、有機肥、物理防治設備、測土配方檢測、技術服務指導。“嶗山區出臺這么好的政策,讓我們今后發展嶗山茶更有底氣了。虎年來了,我們要加倍努力,讓嶗山的品質不斷提升,讓嶗山茶的名氣越來越大。”王永超說。
嶗山綠茶是國家地理標志產品,60多年來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全區擁有茶園2萬余畝、規模化茶企30余家、茶業從業人員近1.2萬戶、茶葉加工龍頭企業7家。嶗山茶已經成為嶗山區的農業主導產業,品牌價值13.73億元。
嶗山區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介紹,下一步,嶗山茶將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發展路徑,爭取利用3-5年時間加強嶗山茶作為 “江北第一名茶”的品牌塑造傳播,培育省、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知名農產品企業各5家以上,到2025年末,嶗山茶質量效益實現質的提升,總產值突破16億元,品牌價值實現全面提升。 (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陳勇 通訊員 王雪梅 攝影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