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日報2022年2月19日5版
加快建設活力宜居幸福現代化新區
——訪即墨區委書記韓世軍
視頻攝制: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閆曉陽 金璐
競速高質量發展賽道,即墨的優勢得天獨厚。
即墨素有千年商都美譽,商業文化濃郁,區位優勢明顯、產業基礎良好、發展空間廣闊,在海洋科研海洋產業、商貿流通、工業互聯網、汽車產業等領域特色鮮明,獨具一格。
東部藍谷崛起為海洋創新高地,聚集了海洋科技試點國家實驗室等眾多“國字號”機構;工業底蘊雄厚,形成汽車、紡織服裝、商貿物流三大傳統優勢產業和新一代信息技術、海洋、生物醫藥三大新興產業。汽車產業加快向年產100萬輛整車、傳統能源和新能源汽車產值“雙千億”的目標邁進,傳統紡織服裝產業搭上工業互聯網的快車,芯片產業從0到N,具有集成電路元器件、芯片等研發生產能力……
結合自身區位優勢和產業基礎,即墨區研究確立了“加快建設活力宜居幸福現代化新區、爭當膠東經濟圈一體化新引擎、打造青島新發展格局重要增長極”的總體發展目標定位,特別是在重大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配套、高端人才聚集等方面,加快實現與青島主城區、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
采訪中,無論提到項目建設、民生事業,還是工作作風,韓世軍始終把“群眾”擺在第一位,始終以辯證的角度看問題。他反復強調“實干”,表示將“以干成事論英雄、以解決實際問題論能力、以高質量發展項目和高水平制度創新成果論業績”。

即墨區委書記韓世軍。
“即墨區將以當好海洋經濟發展、壯大實體經濟、區域協調發展‘三個排頭兵’為發展方向,以‘陸海統籌、兩翼齊飛、中軸聯動’為支撐,以項目建設、文明典范城市創建和城市更新、改革創新、營商環境和群眾滿意度、督查考核聯動‘五條戰線’為抓手,聚力汽車、紡織服裝、商貿物流、新一代信息技術、海洋、生物醫藥六大產業,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城市能級提升,更好地服務青島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談到今后五年的著力方向,韓世軍表示。
勇于創一流當好“排頭兵”
青島市委、市政府對即墨發展寄予厚望:勇創一流,當好海洋經濟發展、壯大實體經濟、區域協調發展“三個排頭兵”,努力為全市高質量發展多作貢獻。這對即墨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是即墨下步重點工作目標和努力方向。
最近,青島市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深化青島高新區、金家嶺金融聚集區、軌道交通產業示范區、藍谷核心區改革的若干措施》,對四個功能區與所在區市的管理體制、統籌聯動、產業項目、考核體系等進行明確。這一系列措施的出臺,為即墨和藍谷的協調發展、融合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支撐。
“圍繞發展海洋經濟,下一步,即墨將堅持陸海統籌、全域皆藍,發揮藍谷橋頭堡作用,構建‘5+4+3’海洋經濟發展體系。”韓世軍說,“5”就是錨定海洋裝備制造業、海洋漁業、海洋旅游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五大產業方向,“4”就是搭建國家海洋科技創新、海洋科技服務、海洋金融服務、海洋開放合作四大平臺,“3”就是完善陸海統籌、“雙招雙引”、政策保障三大機制,集全區之力打造特色鮮明的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聚集區,推動海洋經濟實現井噴式發展,助力青島建設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
“實體經濟是高質量發展的‘壓艙石’,也是即墨區的優勢。”韓世軍表示,城市經濟實力要突出重圍、增能起勢、競爭領跑,關鍵看產業集群,根源在重點項目。前期,即墨區圍繞汽車、紡織服裝、商貿物流、新一代信息技術、海洋、生物醫藥六大主導產業,建立起了“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負責、相關區級領導牽頭、主管部門總體抓”的工作推進機制,每個產業研究制定工作方案,進一步明確思路打法、推進路徑。
汽車產業加快向年產100萬輛整車、傳統能源和新能源汽車產值“雙千億”的目標邁進、紡織服裝產業力爭形成千億級產業集群、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加快培育形成數字經濟發展新動能……今后,全區各級各部門將聚力突破六大主導產業,重點研究做好加快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壯大的文章。
在區域協調發展上,對外,即墨要加強與煙臺萊陽、海陽的銜接,推動產業合作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促進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加強與城陽、嶗山、膠州、萊西的銜接,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上積極打破行政區劃限制,形成發展合力。對內,即墨要堅持“陸海統籌、兩翼齊飛、中軸聯動”區域空間布局,東中西區域聯動、優勢互補、齊頭并進,促進區域發展更加平衡協調。
“五條戰線”,項目建設排首位
項目是經濟發展的“生命線”,要當好全市產業高質量發展增長極,就必須樹牢“大抓項目、抓大項目”的鮮明導向,說了就干、定了就辦。韓世軍表示,今年,即墨確定了項目建設、文明典范城市創建和城市更新、改革創新、營商環境和群眾滿意度、督查考核聯動“五條戰線”,其中第一條戰線就是項目建設。
今年春節期間,奇瑞汽車青島基地一派繁忙景象,100多名工人加班加點,進行地面、鋼結構、砌體等施工。該項目于2021年2月26日破土動工,不到一年時間,沖壓、焊裝、涂裝和總裝四大車間主體全部完工,計劃2022年11月實現整車下線,可年產整車30萬輛,達產后實現年產值380億元以上。
下一步,即墨區將圍繞高質量產業項目,堅定不移落實時間表、路線圖、責任狀。重點圍繞海洋產業、汽車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商貿物流、紡織服裝、生物醫藥等6大產業精準發力,喜新不厭舊、抓大不放小、求遠不舍近,形成優勢產業大項目“頂天立地”、專精特新小項目“鋪天蓋地”態勢。
“產業項目好不好,要看是否具有區域帶動作用,是否具有引導力。”韓世軍說,在項目招引上,以對即墨的產出帶動為衡量標準,以畝產看效益,突出集約集聚發展。發揮新型招商體制優勢,緊盯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通過資本招商、平臺招商、產業鏈招商等方式開展招商推介和項目促進活動;圍繞主導產業延鏈、補鏈、強鏈,實施精準產業鏈招商,積極招引科技含量高、核心競爭力強的優質高端項目;建立全區在談、待建重點外資項目后備庫,突出對日、韓等國家及制造業優質項目的招引。
另外,堅持“要素跟著項目走”,即墨區將加快推進208個重點產業項目,46個基本建設類政府投資項目建設進度,高標定位、高點突破、頂格推進,推動省市區級重點產業項目、政府投資項目等按時落地達標,完善調度推進機制。
群眾滿意度是檢驗工作唯一標準
“群眾滿意度是檢驗工作的唯一標準。”韓世軍表示,要把“群眾答應不答應、滿意不滿意、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作為開展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青島市發布了城市更新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作為青島實體經濟發展、城市擴容擴能的重要承載區,即墨區將緊緊抓住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創建的契機,深入實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攻堅行動,全力強弱項、補短板,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內涵,全方位融入青島主城區。
根據計劃,2022-2024年,即墨區三年總投資428億元、實施項目190余個,有效補齊城市建設領域各項短板,爭取實現主城區老舊小區基本清零,城市品質和人居環境顯著提升。其中,2022年計劃總投資102億元,實施項目93個。
在提升城市功能品質方面,完善提升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積極構建數字社會、打造數字政府,建強數字基礎設施,加快智慧審批、智慧行政、智慧治理等建設,打造辦事便利便捷、需求精準響應、服務均衡惠及的數字生活;對標主城區標準,片區化改造舊村和老舊小區,加快地鐵7號線沿線綜合開發,分步統籌推進重點片區建設,系統解決停車、供暖、管網、物業管理等問題;高標準開展公園續建提升,塑造生態綠色休閑空間;保持違法建設“即建即拆”高壓態勢,深化占路經營、道路街巷等專項整治。
在交通基礎設施方面,包括建設藍谷至膠東機場快速通道、打通營流路等斷頭路。2月15日下午,韓世軍前往藍谷至膠東國際機場快速路的兩個重要建設節點進行調研,隨后又馬不停蹄召開調度會。期間,韓世軍強調,項目建設不僅要有開發方案,更要有解決方案,一定要找準項目的難點痛點,針對具體問題拿出具體解決辦法。
“城市更新行動既是提升城市品質的重要舉措,也是鼓舞人心的民心工程,但實施過程中總會遇到一些困難,有些辦法不好用,有些辦法不能用,這就需要改革創新。”韓世軍說,“怎么改革?就是要腳踏實地、久久為功地辦實事、解難題、補短板、促均衡,讓更多發展紅利惠及群眾,不斷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韓世軍表示,今后,在民生領域,即墨將更加注重一線工作法。一手抓“民有所呼、我有所應”,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聚力實施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資源均衡配置工程;一手抓“民未有示、我先有行”,組織全區黨員干部深入一線和基層群眾之中,開展“千名干部聯企業·萬名黨員聯群眾”等活動,營造黨群同心、共謀發展的濃厚氛圍。(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濤)
責任編輯:岳文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