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2月24日訊 盡管已經從抗“疫”一線回歸正常的工作生活近兩年時間,徐德祥仍然保持著沖鋒的姿態。見面地點選在青島市中心醫院的門診大廳,剛結束一場會診的徐德祥“全副武裝”,交談只持續了不到20分鐘。“馬上要到胸科醫院去開會。”徐德祥匆匆離開前說。
“從大年初四出發,我在湖北工作了57天。”徐德祥說。疫情爆發后,徐德祥第一時間報名參加了援鄂醫療隊,率隊奔赴湖北黃岡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由于事發突然,抵達黃岡后,防疫所需要的物資、設備和人員都捉襟見肘,但疫情卻一天比一天嚴峻。重癥病房是徐德祥的主戰場,病房“開張”時,他望著戰友們一張張稚嫩的面孔,半開玩笑地說:“小時、小王才結婚,媳婦房子都還九成新呢,小李連婚也沒結,高風險操作就讓我老大哥來吧,誰也別搶。”

左起:徐德祥、兒子、妻子劉莉
開診當天,患者向潮水一樣涌來。一名中年男性非常焦躁,試圖掙脫醫護人員逃跑。得知消息后,徐德祥顧不上思考,急忙趕過去握住患者的雙手,誠懇地說:“山東醫療隊從幾千里外趕過來,是要幫助大家的,從此刻起,我們要活一起活,要死一起死”。看到患者的情緒稍稍平復,徐德祥蹲下來,看著他的眼睛說:“這個病不治怎么能行,現在回家就會傳給妻子、老人與孩子。”聽了他的話,患者沉默了,他不再抗拒治療,在醫護人員精心治療下,病情很快好轉。痊愈后,這名患者還主動當起志愿者,去幫助別的患者。“黨員要蹲下來、看著眼、握著手,用心去交流,人民群眾一定會信任我們。”徐德祥說。
從制定個體化方案,到整理數據探索規律,在黃岡的日子里,加班早已常態化,徐德祥一天只睡4個多小時,常常一頓飯一個小時才吃下一半,打開微信,1000多條沒有回復的信息擠滿了手機屏幕。
繁重的工作讓徐德祥很少跟妻子和孩子聯系,只有偶爾休整的時候才會打個電話或者視頻。而對于遠方的妻子劉莉來說,這57個日夜可能是人生中最漫長的兩個月。“不擔心是不可能的。更何況那時疫情的發展還不明朗,很多情況都是未知的。”劉莉說。“可是抗‘疫’戰場上,一點微小的分心都會帶來難以想象的后果,為了讓他輕裝上陣,我只能盡量控制與他聯系的次數。”
兒子徐宗轅在2歲時查出患有1型糖尿病,劉莉長期辭職在家幫孩子管理血糖,每天至少監測6次血糖,注射4次胰島素,還要到學校為孩子配送2次加餐,平時,都是徐德祥負責通過計算科學配餐,在控制血糖的前提下讓孩子盡量吃得豐富一些。奔赴湖北那天,6歲的兒子好像猜出了什么,哭著對他說:“爸爸,你忘了我們的約定嗎?過年幫我計算一塊山楂糕吃,我等了1年了。”可是徐德祥只能愧疚地說:“爸爸對不起你,等疫情過去,給你補一塊大大的山楂糕。”他把兒子抱起來親了親,最終狠狠心交給妻子,頭也不回地往醫院跑。“去醫院的路上,我在想,也許這塊山楂糕會成為兒子一生的遺憾,但我不后悔。”徐德祥奔赴湖北后,劉莉接替了他的工作。不是醫學專業的她也開始慢慢學習如何給孩子配餐。
對于每一個醫務人員,家人既是最深的牽掛,也是最堅強的后盾,2020年,徐德祥一家獲評青島市文明家庭。又是一年春暖花開,徐德祥仍然在家人的支持與愛意中,奔跑在守護人民健康的征程中。(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藺君妍)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