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25日訊 這幾天,位于嶗山區的一家皮革制品企業負責人心里的一塊石頭終于落了地,企業一筆200萬元的貸款即將到期,因為前期已經歸還一筆300萬元貸款,短時間內再歸還200萬元貸款壓力比較大,企業流動資金就會“青黃不接”,甚至斷供,影響正常的生產經營。就在企業負責人愁眉不展之際,青島農商銀行的客戶經理了解到情況后,主動對企業經營重新進行了梳理,確認企業符合該行“無還本續貸實施細則”要求的條件,為企業辦理了包括無還本續貸的綜合授信業務,并用一天時間完成該筆業務授信和用信審批,于次日發放該筆用信貸款,同時也在第一時間為企業辦理了存量200萬元貸款的償還手續,有效節省了企業的轉貸成本,提高了企業融資的可得性與便利性。
這家企業是今年以來青島銀保監局以金融之力優化營商環境,督促各銀行機構提升信貸可得性、優惠性、便捷性,眾多受益企業中的一員。
數據顯示,截至8月末,青島轄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單戶授信總額1000萬元以下)余額1280.48億元,較年初增加256.74億元,增幅為25.08%,高于各項貸款增幅11.59個百分點;戶數為17.36萬戶,較年初增加3.91萬戶。前8個月,轄區累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為5.31%,較2019年度同類貸款平均利率下降0.85個百分點。
青島銀保監局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切實加強和改進金融服務的指導意見》,意見圍繞提升金融服務主動性、可得性、創新性、優惠性、便捷性、精準性等六個方面,制定加大信貸投放、強化科技賦能、主動減費讓利、優化政務服務等24項針對性政策措施,加大對金融服務空白和薄弱領域支持力度,著力提升對各類市場主體特別是民營、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水平。
為了讓更多處于成長期、有潛力、有市場、有前景但尚未獲得貸款的小微企業獲得金融支持,青島銀保監局積極督促轄區銀行業金融機構出臺內部配套激勵政策開展“首貸業務”。通過設置“首貸”考核指標、安排專項激勵費用、開展業務勞動競賽等方式,提升業務條線和分支機構開展小微企業“首貸”業務的積極性,著力提高當年新發放小微企業貸款戶中“首貸戶”的占比。目前青島轄區40家中資銀行機構中,21家銀行機構出臺了小微企業“首貸”配套業務支持政策,19家銀行機構制定了“首貸”內部配套激勵政策。
缺少抵押物一直是小微企業融資難的“瓶頸”,為此,青島銀保監局督促引領轄區銀行保險機構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逐步降低對抵質押品的過度依賴,推進發放信用貸款,努力紓解小微企業缺乏抵質押物的難題。(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傅 軍)
責任編輯: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