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瑣記】
雨
嶗山區金家嶺學校 陳君頤
傍晚,雨淅淅瀝瀝地下著。燈光昏暗的房間里,只有我一個人,拿著筆,一動不動,整理著我紛紛擾擾的思緒。在雜亂心情的驅使下,我隨手把筆一扔,面朝玻璃窗,盤腿坐到地毯上,聆聽起了雨聲。
春天,雨下得很輕盈。一滴一滴打在玻璃上,好像演奏者小心彈奏一架沒有聲音變化的鋼琴,想讓它發出一個不同聲音的音符。彈奏者總是懷著很樂觀、歡快的心情,認真地去彈好每一個音符。其實,春雨彈出了自己生命的旋律,有著青春的味道。
夏天,雨來得很急。常常傾盆而下,如同一只狗,跑進雨里,大聲、自由地仰天嚎叫,不受任何束縛,直到泥水糊住了它的鼻子與雙眼,才依依不舍地離開了濕漉漉的院子。夏天的雨,有著自由的味道。
秋天,萬物開始變得疲乏,就連雨也是。它好似一個心情沉悶的成年人,冷靜、成熟,又不失韻味,但依然保持著自己的旋律,甚至有些安靜。秋天的雨,自己沉默,別人也會跟著它沉默。
冬天,雨換了身裝束,變成了雪花。大地上多了些白色精靈,在空中不停地旋轉跳躍,輕快舞動,為寒冷的世界增加了一份快樂和暖意,紛紛揚揚落下后,投入靜默大地的懷抱,也落進人們的心田。冬天的雨,是新大陸的路標。
我盤腿坐在地毯上,面朝玻璃窗。除了那淅淅瀝瀝的雨聲,什么聲音也聽不到了。
點評老師李曉慶:寄情于景、以景抒情是這篇文章最大的特點。小作者通過對四季雨水的暢想,表達出對自然的熱愛,對生活的憧憬,令人逐步感受思想的放飛、情緒的釋放和內心的安寧。
最愛那一縷陽光微笑
青島十七中 李昱萱
夏日的微風和幸運總是在最后一刻悄悄地來到我們身旁,那天的陽光絲絲縷縷,它從無數的云朵身后穿過,時隱時現。那是我進入高中的第一天,也是我人生路上嶄新的又一天。在那絲陽光中,我看到了更溫暖、更燦爛的一幕,那是一抹微笑。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來到了新班級。班里的同學來得稀稀疏疏,但都靜默著,我趕忙找了個位置坐了下來。一縷陽光剛好灑到我的桌前,好像對我說:在這里的生活,充滿溫暖,充滿希望。同學們相繼進入班級,正當我們開始慢慢聊起初中那些酸甜苦辣的往事時,一聲清脆的推門聲蓋過了所有碎碎細語,一位女教師走了進來,披著中長發,手中攬著我們的資料和課本,紫色連衣裙將空中的塵埃都打散,衣褶分明可見。她看到我們時,臉上露出了一抹微笑——那是我們的班主任毛老師。
她的到來讓原本略顯沉悶的班級多了一分色彩,陽光向這邊聚攏,她的臉上依然掛著微笑。眉眼之間是掩不住的和藹、端莊。她不顧眼角稍稍明顯的皺紋,不顧夏日炎熱的天氣,依然微笑著,如向陽花一般。我將所有的雜念全部拋到一邊,眼中只有那能暖化每個人的微笑。她將講臺上的灰塵抹去,將滿窗的陽光和溫暖鋪在班里的每一個角落,她娓娓道來,帶著無盡的光。
她的出現,讓我瞬間沉醉于陽光之中,沉醉于她的微笑之中,她的出現,像雨后清晨的露珠,滋潤著我們正在萌芽的青青小草。我愛上了這里,我愛上了這里的陽光,愛上了那一抹獨一無二的微笑。
我想盡情想象高中一切美好的心愿與希望,我想不忘初心,待冬雪與春風交替時,在我腦海里浮現的,依舊是那一縷陽光和一抹微笑。
點評老師劉華增:此文讀完給人印象最深的是那一縷陽光和老師的那一抹微笑,字里行間可以感受到小作者是一個善于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的人。優美的筆觸、細膩的情感會讓人感嘆生活的美好和人性的善良。
【童贊青島】
故鄉的嶗山
青島六十一中 李泊文
我去過法國巴黎,見過塞納河上的埃菲爾鐵塔,宏偉高大;我到過北京,參觀過漂亮的建筑鳥巢,很是壯觀;這些都是人造景觀,今天我要說說我故鄉的山——嶗山!
嶗山的一山一水,養育了青島的人民和青島的文明。世界聞名的嶗山礦泉水、青島啤酒,都得益于嶗山的水。山與石頭的完美結合,構成了家鄉獨有的秀美。嶗山的石頭,聽老師說全是花崗巖,石質堅硬,還是做建材的好選擇。不過我們青島人都不舍得開采石頭,保護嶗山的整體完美,這樣才能保護大自然的生態。就像習主席說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嶗山的主峰叫巨峰,在嶗山的中部,又稱嶗頂,海拔約1133米,雄偉瑰麗,氣勢磅礴,是中國臨海最高點。登上峰頂,青島的山海奇觀盡收眼底:遠處蔚藍的大海碧波蕩漾;近處山間煙霧繚繞;耳邊林濤陣陣,微風拂面;山間臺階石板路,蜿蜒綿長,時而橫在半山上,時而沒入山林中,時而穿過古典秀美的道觀院落;人造建筑與大自然的風景完美融合一起,可能天上的仙境也無非如此吧。
我最喜歡夏天去嶗山,特別是去北九水。一進景區,就會聽到潺潺的流水聲。山間淺灘里,有很多小朋友和大人在玩水嬉戲。有的小朋友在專心捉小魚,有的用石頭打水漂,有的在用水槍打水仗,好不熱鬧。不過不是所有的水潭都可以下水游玩,有些地方就很危險,怪石穿插,水流湍急,所以這些水區都圍起了護欄。北九水顧名思義,就是把這條溪水分成了九段風景區,每一水風景各不同。最好看的就要數九水盡頭的潮音瀑了。每當我看到潮音瀑,我就會想到李白《望廬山瀑布》中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詩句。也許這個瀑布不像詩句描述的那樣壯觀,但也非常好看。
嶗山山脈景區縱貫南北,南有嶗頂,北有九水,中間還有很多漂亮的風景,就不一一列舉了,歡迎大家來嶗山親身旅游體驗。我家鄉的嶗山,就象祖國大好河山中的一個盆景,精致地裝扮著美麗的青島。
我愛我家鄉的山,嶗山。
點評老師于佳:細致描寫了青島大美嶗山的風景,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特別是對嶗山巨峰觀景的描寫,一處一景簡單明了,畫卷清晰,儼然一幅層次感極強的山水畫。體現了作者對嶗山的細致觀察和熱愛之情。
拾光公園
青島臺東六路小學 于子涵
拾光公園位于黃島區西部,是一個非常好玩的地方。
步入拾光公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巨大的滑梯,它比我們教學樓前的旗桿都高,得仰起頭才能看到頂部——一個金黃色的、比黑板都大的腦袋正在望著游人微笑。它有三條從不同高度伸出的“手臂”——三條滑道,似蜿蜒盤旋的巨龍,讓人真想立刻撲上去,痛痛快快地滑下來。
我迫不及待地去找滑梯入口,但繞了大半圈才找到,在滑梯屁股的位置,有一條通往滑道的樓梯。跑到里面,鮮艷的紅色和橙色讓人無比興奮。不一會兒,我就到了滑道口。準備!滑!“嗖”地一下我向下滑去。只見紅黃兩色飛快交替,不停在眼前掠過,我一會兒向左轉,一會兒向右轉。風從我耳邊“呼呼”地刮過,我的激動簡直無法形容。“嗖”!我“飛”出了滑梯,自言自語道:“太刺激了!太好玩了!”
我還玩了蹦床、秋千等項目,都非常有趣。歡迎您也來拾光公園!
點評老師牛曉孌:小作者按游覽順序描寫了在拾光公園中的所見所感。文章語言流暢,景物描寫細致,情景交融,字里行間流露出對拾光公園的留戀。
【生活如詩】
小詩兩首
青島大學第二附屬小學 鐘學然
破墻的蛻變
一面破墻,
干巴巴光禿禿孤孤單單,
人們匆匆而過,
沒人管沒人看。
一個女孩停下腳步,
在墻邊吹散一朵蒲公英。
一只小鳥見了,
低頭沉思。
一群鳥兒銜來無數粒種子,
那面墻依然安靜地站立。
太陽照耀它,
風吹拂它,
雨水滋潤它,
鳥兒們親近它。
漸漸地破墻變了,
變成一面百花齊放的花墻,
小樹也張開綠蔭將它環繞。
人們也變了,
走到這里情不自禁地停留,
舉起相機。
點評老師邱子瑩:詩歌清逸婉麗,流暢連貫,從女孩的視角、小鳥的視角看到一面破墻的蛻變,陽光、雨水、風使它百花齊放、綠樹成蔭,語言細膩而真實,頗具匠心。
月亮
月亮是一座大宮殿,
嫦娥玉兔住里面,
吳剛日日砍桂樹,
玉兔天天忙搗藥,
嫦娥夜夜思悔過。
月亮是一張大烙餅,
天狗追著它啃咬。
油汪汪香噴噴,
咬一口,
真是好滿足。
月亮是一個大盤子,
一心想要把所有星星
捉到盤子里。
可它太貪心了,
你看,
星星嚇得四處逃竄。
點評老師邱子瑩老師:月亮是什么呢?是大宮殿,是大烙餅,是大盤子,月亮引發了小作者無盡的想象,生動有趣的鋪畫了一幅美妙的夜景,爛漫童心躍然紙上。
責任編輯:張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