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健康的身體,才能更好地學習與工作!我每天都會做20個左右的俯臥撐鍛煉身體。”說完這句話,87歲的中科院院士宋振騏雙手撐住座椅椅背,當場做了一個俯臥撐,贏得了陣陣驚嘆和熱烈掌聲。

3月1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山東科技大學教授宋振騏應邀出現在J15-136報告廳,以“習近平新時代特征和土木學子的光榮使命”為題,為該校土建學院師生上新學期第一課。

課堂上,宋振騏詳細講述了艱辛的求學路程、激情幸福的大學生活以及當選院士、全國政協委員并繼續奮斗的征程,希望在座的老師和同學們能夠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不斷把為崇高理想奮斗的偉大實踐推向前進,能夠利用好學校學院項目資源和科研平臺,加強主動學習能力,要耐得住寂寞,主動出擊,砥礪向前,勇攀科學高峰。

宋振騏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在院士大會上的講話,站在科學技術最前沿,貫通過去、現在和未來,以科學家和教育家的獨特眼光,從創新驅動、全民共舉、強化領導、法治保障四個方面講解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本質特征。講到興致處,宋振騏站身起來,為在座的老師與同學們仔細講解了廈門翔安海底隧道工程是如何進行的,講述了通過采用先行鉆孔注水泥漿造墻托拱,鏟斗機直接開挖裝車推進的施工方案,使得項目取得了提前兩年建成通車運行的重大成果。

針對廣大學子關心的成才成功問題,宋振騏給出了四條建議:一要把自己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之中;二要有特別能戰斗的精神;三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四要有辯證唯物主義的哲學基礎。
這一堂課持續了兩個半小時,87歲高齡的宋振騏始終精神矍鑠,講話中氣十足,站在講臺上還能看到最后一排。他對年輕一輩的身體健康情況十分關心,與在座師生分享了他的身體鍛煉秘訣:“每天晚上看月亮看星星,同時吐、吸呼吸80次,這樣把眼睛鍛煉好;每晚淋浴時拿著噴頭,用熱水從心口一直掃到腳,再把肩、脖子、四肢掃一下,其中脖子50下、腦袋80下,能促進血液循環,把身體保養好;鍛煉和科研一樣都要堅持,我這個年紀還要常做‘俯臥撐’!”話音剛落,宋振騏就雙手撐住椅背當場做了示范,獲得現場熱烈的掌聲。
宋振騏的報告受到了熱烈歡迎,引起全體師生的強烈共鳴。地下工程系副主任秦哲說:“宋院士在耄耋之年仍奔波在教學、科研一線,一輩子為推動我國煤炭事業的發展而不懈奮斗,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愛國之情與報國之志,他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每一位青年教師傳承和弘揚。”土木工程專業學子郭文強說:“宋院士的講座讓我深刻地領悟到很多人生哲理,讓我對人生目標的定位、人生道路的選擇有了更加清晰、明確的認識,對于未來的大學生活和人生發展也有了更多的想法和期盼。”(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楊海濤 通訊員 徐展 王瑜 王博文)
責任編輯:楊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