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是實驗室里玩轉精密儀器的科研先鋒隊,為海底隧道“滴水不漏”保駕護航;她們是課堂上講透原理與應用的好老師,潛心育人點燃學生心頭的火種……在青島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有一支由全國教學名師王燕教授領銜的敬業愛生、矢志科研報國的女教授團隊。多年來,這支20余人的團隊圍繞鋼結構設計、工程地質學、高性能防腐涂層新技術等問題集中攻堅,把最前沿的科學研究引入課堂。作為科研工作者,她們以攻克重大科研項目為己任;作為教師,他們帶領學生打開土木工程專業研究的大門。
女教授團隊參加青島市女干部專題文藝晚會演出
齊做大道同行的“同路人”
團隊領軍人物——全國教學名師王燕教授是青島理工大學首批工民建本科專業畢業生,1983年畢業留校任教后,王燕把對母校的真情和對土木工程行業的熱愛,傾注在了教學和科研工作中,用女性特有的堅韌與細致助推學校和行業的發展。
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起,建筑行業從不被重視的傳統小行業,突然飛躍發展成為社會高度重視的大行業,作為高??蒲泄ぷ髡撸跹嗑o緊抓住“鋼結構建筑的春天”,一邊研究國內外行業規范,一邊把規范和實際案例揉進課堂教學。在互聯網尚未興起的時代,知識查詢和學習只能通過去書店、圖書館借閱、抄寫完成,王燕教授利用假期跑遍了建筑專業書店,密密麻麻地寫下了15本圖文并茂的手寫注解,研究成果先后納入《鋼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7-2017)、《鋼結構高強度螺栓連接技術規程》(JGJ 82-2011)等3部國家標準。
“高校人才培養是育人和育才相統一的過程。作為山東省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我們更應該主動站在立德樹人第一線,把‘愛’融進‘土敦木華 ’的院訓。”王燕說。
“我想像王燕老師那樣,把我的個人奮斗融入學校的蓬勃發展,融入行業的美好前景。”1994年,工民建專業優秀畢業生田礫推掉了10余家單位伸來的橄欖枝,毅然留校任教,先后獲得全國三八紅旗手、寶鋼優秀教師、山東高校十大師德標兵,多項成果獲國家級、省級科技進步獎?!疤锢蠋熤R淵博、才華橫溢,極具人格魅力?!鼻鄭u理工大學2013級土木工程專業學子王君昌這樣評價田礫?!拔矣肋h不會忘記田老師在開學典禮上說過的話,要把大學當作人生的加油站,心懷明晰的理想,用好大學的學習資源,主動攫取知識,學會質疑和判斷。”
為了這份幸福的責任,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這個團隊,山東省教學名師呂平、時偉,博士生導師萬小梅,香江學者、泰山學者青年專家郭思瑤等一大批女教授,接續傳承愛和立德樹人初心。
王燕(右二)與萬小梅(左二)參加土木工程學院2022年新年團拜會
勇做駐守講臺的“大先生”
團隊成員高度重視教書育人,敬畏課堂,不負三尺講臺,不斷進行教學改革探索。
團隊成員萬小梅教授始終以學生為主體,重視研究性學習、協作學習等現代教育理念在教學中的應用。萬小梅的課堂上,總是人聲鼎沸,“天壇回音壁的秘密是這樣的......”“我知道水泥標準稠度測定儀的使用方法……”萬小梅通過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采用討論式、參與式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打造沉浸式教學課堂,將傳統作業與專題討論、開放式作業、研究型專題作業有機結合,互相補充,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專業自豪感、責任心,把學生引向土木建筑領域的壯美天地。
萬小梅注重將科研成果和先進的技術理論融入到教學中,使教學內容緊密結合專業發展方向和動態,以自身的科研工作為平臺,積極指導本科生參加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指導本科生組隊獲得第三屆全國高校無機非金屬材料基礎知識大賽二等獎。
女教授團隊參加土木工程學院2022年新年團拜會,前排左二為田礫教授
愿做教學相長的“知心姐姐”
青島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女教授團隊陪伴學生邁過學習、生活、情感上的人生關卡。
為了讓更多的人、尤其是剛升入學院的新生了解青島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的發展歷史和辦學特色,由田礫教授牽頭主編的《嗨,同學你好——給未來的土木工程師》一書,把三尺講臺延伸到了油墨噴香的指尖。書中精選了歷屆優秀畢業生及輔導員、任課教師、學院書記、院長的共計80余篇精彩文章,從不同側面講述了“土木人”的所思所想所得。該書作為入學禮物成為新生錄取通知書的一部分,一經推出,廣受學生和家長的好評。
2021級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孫洪武:“我還沒有入學,就想象到了未來的樣子,我想趕緊開學,學我愛的專業,見我想見的老師。”
有學生家長評價道:“老師們用一本書凝聚了每個土木學子的心?!?/p>
在20余年的教學生涯中,田礫教授時刻不忘的就是“愛”這個字,她心里滿滿的都是學生。剛參加工作時,一位學生患肝炎入院,田礫跑前忙后地幫忙,墊資住院,沒課的時候日夜陪護,為了替學生減輕經濟負擔,讓這位學生的“姐姐”住在了自己的宿舍。2017年,一名已畢業三年的學生在QQ上聯系到了田礫老師,通過交流,她敏銳地捕捉到了該同學言語間的消極情緒,經過徹夜交流,田礫將處于感情挫折中想走極端的該同學勸下……只要學生有需求,田礫都會立刻放下其他事,為他們排憂解難。在緊張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之余,田礫多年來一直兼任班主任,為班級每個同學記錄了詳細的成長檔案,記錄下學生的考試成績、班級特色活動、學生思想波動、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等,被學生親切的稱為“知心姐姐”。
敢做科研創新的“排頭兵”
香江學者、泰山學者青年專家、山東省“優青”——團隊青年學者郭思瑤教授,在香港求學期間與青島理工大學結緣,通過幾次與學校的深度學術交流,被理工人文關懷和“博學礪志,土敦木華”的土木工程學院院訓吸引,毅然放棄了香港優渥的工作、生活環境,來到了青島理工大學。郭思瑤領銜團隊積極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該團隊研發的裝配式綠色輕質墻板體系,與傳統的ALC板相比具有免蒸壓和蒸養的節能優勢,大幅降低了生產成本,響應了國家碳達峰政策的號召,推進了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促進了建筑業經濟的發展。
2019年6月24日,正值山東省臨沂市費縣入夏高溫時節,郭思瑤跟隨“百名專家進鄉村進企業”團隊,進駐企業一線,變身成果轉化“科技特派員”,進廠房、下車間,與一線工人在一起,沉浸式幫助企業解決問題。臨沂優優木業股份有限公司李非說:“真的要感謝郭思瑤教授,把石墨烯新材料帶給了我們,給我們企業注入了高科技含量。接下來,我們會在無醛、防水、絕緣、難燃、抑菌、自發熱地板等多個方向做突破?!?/p>
在郭思瑤掛職青島西海岸新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期間,實現了自主研發的系列新型納米輕質建材成功在青島鑫隆集團得以應用并轉產,年營業額將在1億元左右?!皰炻毮艹浞职l揮專業所長,走進企業一線,了解行業所需所盼,把高校的科技成果盡快轉化?!惫棘幷f。
土木工程學院2022年新年團拜會
從青藏鐵路到港珠澳大橋,從500m大跨度射電望遠鏡“天眼”鋼塔架到500m以上超高層鋼結構建筑,再到裝配式建筑、新基建,青島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女教授團隊收集整理了大量生動案例,既注重前沿理論又強調思想浸潤,融入相關知識點的講解傳授,詳細展示和傳播我國工程建設領域中的新成就新成果,深入挖掘和提煉其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增強學生“科技報國”使命擔當和愛國情懷,激勵和培養學生為建設強大國家而努力學習的堅定信念。
精美的建筑、靜默的傳承,帶給青島理工大學的還有靜穆的精神力量。工作時秉承“百折不撓、剛毅厚重、勇承重載”理工精神,生活中熱愛“詩、酒、茶、花”的生活美學藝術,這支女教授團隊剛柔并濟,注重傳承、創新,用無悔的青春、接續的奮斗培養著一代代的“土木人”。(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楊海濤 通訊員 王妍)
責任編輯:楊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