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訊 記者在市南區采訪獲悉,通過“地下空間拓展+機械停車擴容”方式,今年歷史城區市南片區將再增千余個停車位,其中六街口停車場、禹城路人防停車場和龍山人防停車場等項目預計6月份完工,中山商城人防停車場已完成工程招標。這些停車場項目建成后,不但可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質,也為西部復興發展提供了基礎條件。
六街口地下機械停車庫項目位于泰安路、濟南路、北京路、天津路、大沽路和肥城路六條道路的圍合區域,離青島火車站只有5分鐘步行距離。改造前,該片區地面上有一處街心公園和50個停車位,改造后,街心公園將實現提檔升級,停車位也從地上轉移到地下,數量從50個增加到近200個。
“六街口停車場已經完成主體結構封頂,將進行鋼結構進場和設備進場。”項目監理吳起林介紹,六街口停車場是他遇到的建設難度較大的項目。“項目地下開挖16米左右,屬于超深基坑,且它占地面積小、周邊住宅多、地下土層環境復雜,這些條件都對建設施工提出很高的要求。”
據悉,六街口地下機械停車庫設置四層共200個立體鋼結構停車位,這些機械停車位采用人工智能停車機器人技術,可以實現全自動立體停車功能。機械停車位設備供應商、青島華通石川島公司銷售部長王勝利介紹,六街口地下機械停車庫采用“華容道”運行原理,運用人工智能調度軟件系統,每層內只需要2個空位,系統即可計算出最優路徑,實現存車取車,有效避免了車道、坡道占用空間的問題,容車數量可達到平面自走式車庫的約2倍。系統通過深度學習,還可掌握用戶存取車習慣,預判用戶存取車需求,為用戶提供更優質的停車體驗。
“智能車庫實現了人車分流,駕駛者把車停到存車口后,按下存車鍵,剩下的存車流程便由庫內機械傳輸完成,駕駛者可以通過人行通道離開。每個車位內設置多個感應器,對車輛和人員進行安全保護,我們測算過,這套智能立體停車系統的連續存取車時間可以做到每輛車用時一分半。”王勝利介紹。
記者了解到,市南區正在建設的禹城路人防停車場、龍山人防停車場、中山商城人防停車場等項目中,也將在適當的區域設置機械車位,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空間,解決老城區停車問題。(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萌)
責任編輯: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