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3月11日訊 春風十里“植”新綠,云行千里“樹”可棲。3月12日植樹節(jié)來臨之際,山東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董家口邊檢站“盎然·希望”云植樹行動正式開啟,通過組織民警線上在阿拉善地區(qū)認養(yǎng)樹種,為春光增綠意,為沙漠添“警”色。

今日“云植樹”,未來春滿園
疫情防控不松勁,植樹造林不誤時。“植樹節(jié)”來臨之際,也正是疫情防控的關鍵之時。山東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董家口邊檢站一面嚴格落實疫情防控舉措,一面抓住當前氣溫回暖、林木成活率高的有利時機,創(chuàng)新形式,開啟“盎然·希望”云植樹行動,參與綠色公益,充分履行義務植樹的社會責任。
據(jù)了解,該站移民管理警察通過“藍天責任·云植樹”小程序,在阿拉善地區(qū)實現(xiàn)“一人一樹”成功領養(yǎng),一棵棵梭梭樹,肩負著董家口邊檢人的綠色希望,在沙漠之中匯聚成董家口出入境邊防檢查站愛心公益林,屹立那這片風沙肆虐的土地上,在貧瘠里澆灌出一片盎然的希望。“春天,我們一起播種希望,期待未來收獲藍天綠樹的夢想。”行動發(fā)起人,董家口邊檢站黨委書記、站長張維山說。

“我為祖國守衛(wèi)國門,小樹替我扎根邊疆”
在阿拉善這塊近三十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自西向東分布著巴丹吉林、騰格里、烏蘭布和三大沙漠。據(jù)悉,這里的土地荒漠化曾高達93.15%,我國華北、沿海地區(qū)出現(xiàn)的沙塵暴,絕大部分和它有直接關系。梭梭樹,因其耐鹽堿、耐風蝕、耐寒等諸多特性,從而成為一種極其重要的防風固沙植物。防風固沙,捍衛(wèi)家園,阿拉善是國土綠化戰(zhàn)斗的最前沿,梭梭樹則是最堅強的“沙漠衛(wèi)士”。

作為扎根在口岸管控最前沿、戰(zhàn)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線的“國門衛(wèi)士”,董家口邊檢站移民管理警察也向堅強的梭梭樹一樣,在72平方公里的董家口港區(qū),守護著頂尖的40萬噸級礦石碼頭和港區(qū)的萬盞燈火。2021年,該站共檢查出入境(港)船舶近三千艘,出入境人員六萬余名。疫情爆發(fā)以來,該站聞令而動,精準施策,科學構建抗疫體系,開辟“綠色通道”,及時保障物資運輸、下船就醫(yī),建立起董家口疫情防控的“邊檢屏障”。
那一雙雙認領梭梭樹的手,曾握緊象征國家主權的驗訖章,曾在請戰(zhàn)書中按下鮮紅的手印,也曾在鮮紅的黨旗下握緊滾燙的誓言——“抗擊疫情,我愿先行”。“沙漠衛(wèi)士”與“國門衛(wèi)士”相遇,職責與使命交織,他們用實際行動,傳播了植綠護綠理念,建立了義務植樹公益服務機制,也為內蒙古西部的阿拉善地區(qū)的“綠色保衛(wèi)戰(zhàn)”貢獻了董家口邊檢力量。
“我為祖國守衛(wèi)國門,小樹替我扎根邊疆,希望我和小樹一起成長。”該站剛剛入警一年的母恒鈺這樣動情地說道。(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梁超 通訊員 李明珠 劉浩)
責任編輯:劉錕知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