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圖片進入大賽專題,看青島手造視頻,上傳作品
讓傳統遇見創新,讓創意遇見美好,讓手造走進生活。
按照山東省委宣傳部等部門部署的“山東手造”推進工程的具體要求,為推動全市文化創意產業高質量發展,推進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由中共青島市委宣傳部指導,青島市文化和旅游局支持,青島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青島市總工會、青島日報報業集團主辦,青島市手工藝協會、觀海新聞、智慧青島、齊魯工惠承辦的青島首屆手造節·青島手造創新設計大賽啟動。
“青島首屆手造節·青島手造創新設計大賽”歡迎手造行業從業者、手造文化愛好者以及廣大熱愛創新、創造的社會各界力量踴躍參與,共同激發手造創新熱潮,促進手造產品與數字科技、智能制造、金融、新材料應用、新消費等深度融合,讓手造文化賦予這座城市一份新的人文內涵,讓手造產業為這座城市注入一股新的發展活力,讓青島這座品牌之都擦亮“青島手造”新品牌。
關于“青島手造”,聽聽大咖們怎么說。
本期我們采訪到的是青島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常務副主席;青島市手工藝協會會長;青島手工藝博物館館長魯漢,聽他講述對于青島手造以及手造文化產業的見解。
魯漢
青島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常務副主席;青島市手工藝協會黨委書記、會長;青島手工藝博物館館長

青島地區的傳統手造有很多,比如餑餑榼子、泊里紅席、大歐鳥籠、平度年畫等,都是比較出類拔萃的。當代手造中,青島的衍紙在全國是領先的。青島是品牌之都,所以打造手造品牌有非常好的基礎,也有非常強的實力。而且青島是一個融傳統與當代為一體的大都市,所以傳統手造和當代手造應該比較容易融合、銜接,形成文創品牌。
青島手造文化的優勢在于當代手造。因為青島的近代發展史比較獨特,很多東西方的手造技藝或手造理念可以充分地融合在一起,在青島這樣一個開放現代的都市里得到充分展現,而傳統的優勢項目如何在當代進行創新性發展和創造性轉化,非常關鍵。
非遺也是一種優勢。國家重點進行非遺保護工作已有16余年,現在已經從原本的挖掘、保護上升到另外一個層級,就是創新、創造、融入當下生活,這個非常重要。能夠在當代生活中生根發芽,是它能夠繼續得以傳承的一個根本。
創新發展,真正的試金石就是市場。市場做得好,能夠進入當代年輕人的生活,非常重要。我們之前做了很多非遺進社區、非遺進校園、非遺進企業等活動,更多針對比較有閑暇時間的老年人和未成年人,較少接觸到年輕人。青島手造要能真正立得住,能夠真正“造血”,實現自我生存、成長,甚至成為品牌,一定要能夠進入年輕人的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去,這才是當代手造的立身之本。
當下,青島城市文化的挖掘、保護,正處于攻堅階段,也是關鍵階段。老城區的城市更新,是保護青島歷史、展示青島特色的非常關鍵的工作,這是青島城市文化發展和保護工作的重中之重。青島的特色是它厚重的歷史和獨特的近代發展史。只有老城區保護好了,城市文化才是有本之木、有源之水。現在好多城市同質化,導致城市個性缺失,而城市的個性,才是一個城市真正的模樣。
國內手造產業發展比較好的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值得借鑒。故宮文創,應該是目前文創的天花板了。如何讓文物活起來,讓文物實現活態利用,非常關鍵。青島有很多文保建筑、文物儲存、非遺項目等,真正讓它們活態發展、活態利用才是根本。深圳和上海的新理念,特別是文創、手造的市場應用在國內領先一步,我們要學習這種開放性的思維,還有傳統和當代的有機轉換、轉化和融合。
民間手工藝的傳承和發展要有新思路,跟上時代的步伐,讓它們能夠自我生存下去,否則就只能進博物館,就是所謂的“木乃伊工程”。所以能不能活態利用和轉化,這點非常重要。
說到商業性開發和保護傳統手工藝,是一對矛盾,但這個矛盾并非不可調和,如果能夠利用好,可以相得益彰。傳統的手工藝走到今天這樣一個商業時代,需要進入流通領域,這樣才能檢驗它是否符合當代的生活和當下的審美。反過來,商業模式又能促進傳統手造的創新發展。我極力贊成傳統手工藝重回當代生活,包括進入商業流通領域,這是它的生存之道。文創的創新性發展做的好與不好,市場是一個非常好的試金石,比如青島的餑餑榼子、糖球制作技藝,在市場上非常受歡迎。市場又會反過來會要求傳統手工藝具備一個什么樣的價值屬性,如果具備,傳統手工藝發展就會一直生機勃勃。

掃碼了解更多大賽詳情
(智慧青島記者 趙振宇 王恬恬 張倩 通訊員 于敏 李梅)
責任編輯:王逸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