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圖片進入大賽專題,看青島手造視頻,上傳作品
讓傳統遇見創新,讓創意遇見美好,讓手造走進生活。
按照山東省委宣傳部等部門部署的“山東手造”推進工程的具體要求,為推動全市文化創意產業高質量發展,推進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由中共青島市委宣傳部指導,青島市文化和旅游局支持,青島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青島市總工會、青島日報報業集團主辦,青島市手工藝協會、觀海新聞、智慧青島、齊魯工惠承辦的青島首屆手造節·青島手造創新設計大賽啟動。
“青島首屆手造節·青島手造創新設計大賽”歡迎手造行業從業者、手造文化愛好者以及廣大熱愛創新、創造的社會各界力量踴躍參與,共同激發手造創新熱潮,促進手造產品與數字科技、智能制造、金融、新材料應用、新消費等深度融合,讓手造文化賦予這座城市一份新的人文內涵,讓手造產業為這座城市注入一股新的發展活力,讓青島這座品牌之都擦亮“青島手造”新品牌。
關于“青島手造”,聽聽大咖們怎么說。
本期我們采訪到的是李滄區文化和旅游局四級調研員李大海,聽他講述對于青島手造以及手造文化產業的見解。
李大海
李滄區文化和旅游局四級調研員

李滄區現已公布四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32項(其中2個擴展項目),其中鄭莊脂渣、鵬程脂渣、青島鍋貼、嶗山派古琴制作、嶗山冷凝香、莊子蠟、張氏小磨香油等都是特色手造項目。李滄區非遺項目中的夠級撲克游戲,在手造文創方面也有較大的發展空間。2021年,李滄區圍繞夠級撲克游戲創意設計了夠級主題郵折、特色夠級撲克、夠級卡通IP形象、手繪卡通海報、微信表情包以及3D卡通模型,制作了一批帶有夠級卡通IP形象的馬克杯、抱枕和手提袋等,并作為紀念品贈送給參與活動的群眾,受到大家喜愛。
今年,李滄區準備開展的第五批區級非遺擬申報項目中,青食鈣奶餅干、老滄口糕點、鳥蟲篆等,也有相當的手造特色和手造產業發展實力。李滄區還有比較豐富的傳統手工藝資源,比如古月陶藝、金銀工藝品制造等。鳥蟲篆是中國的冷門絕學,由文化部藝術發展中心鳥蟲篆藝術研究院院長王祥云先生主持研究,衍生文化藝術產品有瓷器、陶瓷、紫砂、木雕、石刻、服裝等,其本身就是篆刻藝術,將在今年山東省擬舉辦的中華篆刻博覽會上一展風采。
按照今年《“山東手造”推進工程實施方案》中提到的“政府引導、企業運作、匠人聚集、全民參與”思路,以及青島提出的“山東手造·青島有禮”理念,發展手造文化產業,我認為政府的定位主要在“引導”:一方面傾聽手造企業需求,為手造企業服好務,幫助生產經營方解決困難;另一方要對于本地特色手造產品給予支持和培育,加強引導,打造區域品牌,彰顯地域文化符號。
打造和發展當地特色手造文化或手造產業,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進一步挖掘區域手造資源。在現有的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旅游特色項目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挖掘李滄區特色手造資源,建立李滄手造資源庫,形成李滄手造資源體系,并對其中一些重點項目予以培育和支持。二是進一步做好宣傳推介。用好宣傳推介多重手段,包括媒體宣傳、活動宣傳等。通過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等,多方宣傳推介本地區手造特色產品;在重大節慶、非遺日、非遺月等時間節點,組織開展文旅惠民消費季、非遺特色大集等活動,宣傳推介本地區特色手工藝產品。
在促進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方面,手造具有不可小覷的作用。發展手造文化,能夠有效促進文化和旅游產業的融合,以文彰旅、以文促旅,豐富旅游產業文化內涵,提升區域知名度、影響力;能夠弘揚本地非遺文化,傳承非遺手工技藝,推動中華傳統工藝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更多人切實感受非遺文化魅力;通過孵化有潛力的手造精品和手造項目,促使其落地轉化,可以產生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

掃碼了解更多大賽詳情
(智慧青島記者 趙振宇 王恬恬 張倩 通訊員 于敏 李梅)
責任編輯:陳海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