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圖片進入大賽專題,看青島手造視頻,上傳作品
讓傳統遇見創新,讓創意遇見美好,讓手造走進生活。
按照山東省委宣傳部等部門部署的“山東手造”推進工程的具體要求,為推動全市文化創意產業高質量發展,推進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由中共青島市委宣傳部指導,青島市文化和旅游局支持,青島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青島市總工會、青島日報報業集團主辦,青島市手工藝協會、觀海新聞、智慧青島、齊魯工惠承辦的青島首屆手造節·青島手造創新設計大賽啟動。
“青島首屆手造節·青島手造創新設計大賽”歡迎手造行業從業者、手造文化愛好者以及廣大熱愛創新、創造的社會各界力量踴躍參與,共同激發手造創新熱潮,促進手造產品與數字科技、智能制造、金融、新材料應用、新消費等深度融合,讓手造文化賦予這座城市一份新的人文內涵,讓手造產業為這座城市注入一股新的發展活力,讓青島這座品牌之都擦亮“青島手造”新品牌。
關于“青島手造”,聽聽大咖們怎么說。
本期我們采訪到的是青島科技大學藝術學院教授、院長、碩士生導師李宏文,聽他講述對于青島手造以及手造文化產業的見解。
李宏文
青島科技大學藝術學院教授、院長、碩士生導師

傳統手工藝術制品,既是中國傳統藝術的魅力所在,也是精髓之處。如何讓手工藝術發揚光大,我認為應著重注意兩個方面:一方面,要提供具有包容性的生存“土壤”,讓藝術家們能夠在創作的土壤自由馳騁;另一方面,要做好知識產權保護,提高全民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杜絕抄襲和侵權,讓藝術家們的作品能夠得到有效保障。
至于創作是否可以商業化,需辯證來看。藝術家們的作品最終要走入平民百姓的生活中,為大眾所認知,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但需謹記不要過度商業開發。青島之前有一些好的藝術品,如貝雕,因商業開發過度,使大眾產生了審美疲勞。因此,從哪個角度開發、怎么開發,把握好“度”非常重要。否則,就會出現同質化現象,這是阻礙手工藝發展的最大瓶頸。
一個優秀的作品,藝術家們會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去創作,因此市場定價也會相對較高。而一部分消費者忽略了藝術品的創作價值,去選擇一些價格低的所謂“藝術品”,使得好藝術作品處在一個高處不勝寒、甚至少有人問津的尷尬境地。因此,如何培育一個良好的藝術環境,提升消費者的藝術鑒賞能力,是一個需要長期關注的話題。

掃碼了解更多大賽詳情
(智慧青島記者 趙振宇 王恬恬 張倩 通訊員 于敏 李梅)
責任編輯:陳海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