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說
城市綠化“三分建,七分養”。要打好建設公園城市的攻堅戰,不僅要做好綠化建設的戰略規劃,更須做好養護管理的戰術執行——
城市綠化必須“建管”兩手抓
建設公園城市是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攻堅行動的既定目標之一,而規劃完善、養護周全的城市綠化體系則無疑是建設公園城市的關鍵。
城市綠化不僅關乎城市顏值和發展引力,也直接影響著市民的幸福指數。隨著公園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大幕拉開,城市綠道網絡、公園綠地、林蔭廊道、立體綠化、生態綠化工程建設正全面展開。應該說,眼下青島的綠色更多了,環境更宜居了,“推窗見綠,抬腳進園”成了越來越多市民對公園城市最直觀的感受。
但我們也看到,由于此前少數城市綠化項目規劃不到位、養護不周全,也讓市民推窗見綠之時,徒增不少煩惱。因此,有市民呼吁,在公園城市建設攻堅行動中,為了避免出現類似紕漏,保障未來城市一片綠,必須“建管”兩手抓。
此前,由于少數綠化項目前期缺乏調研,枯死率高,補植難度也高,頗受百姓詬病。比如,多位網友曾在觀海新聞客戶端“直通12345”平臺留言,反映新冠高架路橋下的綠植枯死問題。記者從施工方了解到,綠化帶內雖然栽種了耐陰的膠東衛矛,但橋下環境依然難以滿足其生長條件,5年多來多次補種,效果難顯。此后,相關部門又表示,未來將在橋下區域打造立體雕塑或景觀小品。就此,反映問題的網友感嘆說:“前期規劃不周,后邊徒費周折。”
規劃是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的前提,綠化建設亦是如此。而綠化規劃設計涉及區域氣候、周邊環境、光照、水文、土壤等諸多因素,如果前期規劃不周、盲目造景,勢必違背生態規律、浪費人力物力。而高架橋下建設綠化帶,顯然違背了植被向光生長的基本規律,后期植被枯死在所難免。因此,市民希望相關部門在規劃建設綠化工程時,實地調研、綜合研判、科學選址、合理施種,確保城市綠化的良性發展。
如果說,綠化規劃是公園城市建設的藍圖摹本,那么,精管細護就是城市常綠的必備手段。俗話說“三分種,七分養”,城市綠化不僅要栽種過關,還須管護到位。然而,由于部分區域的綠化養護不周,導致道路和社區里的大樹任性生長,給市民生活帶來了不便,也影響了城市綠化品質。
此前,不少網友在“直通12345”平臺反映行道樹養護不及時問題。比如,同安路一些行道樹過于茂密遮擋了路名牌;鞍山二路小學附近的行道樹生了毛毛蟲;勁松五路部分行道樹被鋼絲纏繞……雖然問題轉辦后,相關部門快速處理、及時整改,但記者了解到,一些市民未留意到的地方同樣存在疏于管護的“麻煩樹”。除了行道樹養護不周讓市民操心外,窗前大樹擋光同樣令居民心煩。隨著天氣漸暖,低樓層住戶被擋光遮陽問題將凸顯,依照往年投訴情況,這類投訴在觀海新聞客戶端“直通12345”平臺居高不下。
無論是馬路上的行道樹,還是小區里的綠化樹,都是城市綠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養護程度如何,直接關系到城市的綠化品質。作為園林部門日常養護的重點對象,行道樹的澆水、打藥、施肥、修剪是養護的常規操作,也是部門保證樹木生長的應盡職責。然而,近年來,行道樹修剪不及時問題頻頻成為市民吐槽熱點,某種程度上反映出相關部門的巡查、養護確實存在一定的懈怠。相比之下,住戶窗前大樹修剪對基層部門來說更是力有不逮。據了解,這些投訴往往被層層下移至社區或物業,而二者并不具備修剪、養護大型樹木的能力。無奈之下,他們只能象征性地進行修剪,無法徹底根治問題。
苗木栽下之時,即為養護之始。就城市部分行道樹輕養護問題,相關部門要加強科學養護和管理,在充實技術人員力量和完善資金保障的同時,提升基層人員對樹木養護的認識和責任感,用“繡花”功夫巡查,及時發現所轄區域內的“問題樹木”,并通過日常精管細護,保障城市行道樹茁壯成長。而就窗前大樹帶來的“煩惱”,城市綠化基層養護專項資金的設立應是解決之策。這樣,專業的園林綠化人員和設備可以“下沉”基層,滿足社區綠化的管護需求。
城市綠化“三分建,七分養”。要打好公園城市建設的攻堅戰,不僅要做好綠化建設的戰略規劃,更須做好養護管理的戰術執行。這不僅需要相關部門科學規劃、合理建設,筑牢公園城市建設的生態“底子”,而且需要基層的綠化養護工作實打實,持續改善城市的綠化顏值,全面提升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
責任編輯:郝媛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