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圖片進入大賽專題,看青島手造視頻,上傳作品
讓傳統遇見創新,讓創意遇見美好,讓手造走進生活。
按照山東省委宣傳部等部門部署的“山東手造”推進工程的具體要求,為推動全市文化創意產業高質量發展,推進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由中共青島市委宣傳部指導,青島市文化和旅游局支持,青島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青島市總工會、青島日報報業集團主辦,青島市民間文藝家協會、青島市手工藝協會、觀海新聞、智慧青島、齊魯工惠承辦的青島首屆手造節·青島手造創新設計大賽啟動。
“青島首屆手造節·青島手造創新設計大賽”歡迎手造行業從業者、手造文化愛好者以及廣大熱愛創新、創造的社會各界力量踴躍參與,共同激發手造創新熱潮,促進手造產品與數字科技、智能制造、金融、新材料應用、新消費等深度融合,讓手造文化賦予這座城市一份新的人文內涵,讓手造產業為這座城市注入一股新的發展活力,讓青島這座品牌之都擦亮“青島手造”新品牌。
關于“青島手造”,聽聽大咖們怎么說。
本期我們采訪到的是青島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副教授昌雋如,聽她講述對于青島手造以及手造文化產業的見解。
昌雋如
青島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副教授

伴隨青島首屆手造節的開展,傳統手工藝再次成為青島人的熱門話題。每一個青島人的家里似乎都有幾件傳統手工藝的物件,他們有一些已經融入生活品中,有一些因為遠離生活而被漸漸淡忘。
青島擁有情懷博大的禮俗文化、燦爛的紅色文化、悠久的商業民俗、風情萬種的萬國建筑和響當當的民間技藝,這些傳統民俗和民間手工藝為代表的青島非遺文化給予了“青島手造”品牌濃厚的文化積淀和廣博的挖掘范圍。
從社會發展進程來看,手工藝的現代化發展是一個自發和自覺的過程,談到青島手造的時代發展,不僅在于資源豐富的優勢,也不只是有薪火相傳的技藝提升手段和保護政策,更是在于膠東地區傳承千年的文化心理和生活美學的基礎。
青島文化基因背景在近代發展中有明顯的西方手造元素,中西手造理念的融合形成了青島手造獨特的風采。所以手工藝作為青島人文化自信的身份載體,是生活方式、文化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形成了青島手工藝較為獨立且特色鮮明的青島語境。那么未來青島手工藝的發展該朝向何方?在青島這樣一個國際化大都市背景下的時尚城市,山東手造下的青島語境該如何講訴時尚青島故事?實現青島特色文化資源到文化資本的轉化,已成為當下亟待解決的問題。
首先,“手工藝”升級“手造”。將這些傳統的民間技藝和藝術形式等稱作“手造”而非“手工藝”是一個特別好的轉向。手工制品能夠與機械化產品競爭的最有效方法是增加它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屬性,讓手工制作成為此類藝術品的價值所在。
其次,由手工藝品向藝術品轉型,由手藝人向藝術家轉型。現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更需要具有文化內涵、藝術品位的文化產品。從實用性為主的手工藝產品轉向更加富有文化內涵和美學意味的生活藝術品。從手造的角度切入實踐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的品質生活追求目標。
再次,設計賦能于手造產業。喚醒青島手造對于當下社會生活和情感需求的設計關注,加速提升青島手造的生活美學化營造進程,深刻揭示手造與齊魯大地傳承千年的生活美學的有機關系,用設計助力生活美學化。
作為高校藝術設計的教師,我認為青島手造品牌的價值帶動力和輻射力是空前的。多年的設計學教學和研究使我對“青島手造”區域公用品牌建設充滿信心。它是青島“品牌之都”文化形象的響當當的招牌。設計賦能于青島手造,通過商業化開發對于民間手工藝不僅僅是一種保護,更是一種發展。在文化自信建設方面,我們可以將傳統文化資源整合、商業盤活,構建起以“青島手造”為特征的青島生活美學范式,打造“青島手造”匠心獨具、情懷深遠的青島文化形象。
點擊或掃碼了解更多大賽詳情
(智慧青島記者 趙振宇 王恬恬 張倩 通訊員 于敏 李梅)
責任編輯:岳文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