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就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有關情況進行解答。

著力推動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的“五化”
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李建明表示,近年來,我國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但總體來看,我們與體育強國建設與健康中國的目標要求,以及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全民健身需求相比,還存在著不足,還有一些短板。國家體育總局將以這次《關于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意見》的出臺作為重要契機和抓手,主動會同有關部委,一同抓好《意見》的貫徹落實,重點在以下幾個方面著力。
一是要推動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
將人財物等資源優先用于保障城鄉居民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務,在政策上向西部、農村、財政相對比較困難的地區傾斜,優先保障青少年、老年人、殘疾人等各類人群的基本健身需求。
二是推動全民健身公共服務供給多元化。
構建參與主體多元化、供給內容多元化、供給模式多元化的格局。在參與主體上,推動形成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力量參與的工作合力。在供給內容上,打造多層級健身設施網絡和城鎮社區15分鐘健身圈;以全運會群眾賽事活動、全民健身大會、全國社區運動會為重點,構建多層次多樣化的體育賽事活動體系;加強科學健身指導,推廣普及冰雪運動知識技能,鞏固拓展“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成果。在供給模式上,堅持線上與線下相結合,推動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務提質擴容,促進體育與衛生、教育、文化、康養、旅游融合發展。
三是推動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標準化。
推動落實《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健全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器材裝備等標準,加強運動技能、賽事活動、體育教育培訓等體育服務領域標準制定和修訂工作。
四是推動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法制化。
推動將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納入正在修訂的《體育法》,研究修訂《全民健身條例》,研究制定體育市場管理條例、公共體育設施管理辦法,加強全民健身安全管理。
五是推動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智慧化。
推動構建國家、省、地(市)三級全民健身信息服務平臺,推動形成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務機制。
解決“群眾健身去哪兒”問題
李建明表示,“健身去哪兒”是老百姓普遍關注的問題,“老百姓的需求就是我們工作努力的方向”。這些年來,在國務院的統籌推動下,體育總局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在出臺政策和標準上下功夫。
國務院出臺了全民健身計劃,國辦相繼出臺了《體育強國建設綱要》《關于加強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發展群眾體育的意見》。體育總局會同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制定了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工程的相關政策和要求,會同自然資源部、住建部制定了社區健身設施配置標準,以及在老舊小區更新改造過程中加強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等政策和要求,指導推動了健身設施建設。
二是加大投入、擴大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增量。
這些年來,從中央財政到地方各級財政都加大了健身設施建設力度,推動建設完善全民健身中心、公共體育場、體育公園、健身步道等,力度是空前的。從國家統計局不久前發布的統計數據來看,到2021年底,全國共有體育場地397.1萬個,體育場地面積達到34.1億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41平方米,分別比2013年增長了134.3%、71.2%和65.1%。
三是加大了公共體育設施的開放力度。
一方面擴大增量,另一方面要盤活存量,對公共體育設施加大開放促進力度,每年中央財政都安排專項資金補助公共體育場館開放。體育總局今年會同財政部調整完善了補助政策,從原來補助大型公共體育場館,擴展到中小型體育場館等更多的公共體育設施,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聯動,全面推進公共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更多造福大眾,讓人民群眾能夠就近得到健身場地供給。
李建明進一步表示,上述幾方面的工作,下一步還要加大力度,解決群眾能夠就近健身的問題,實現舉步可及的全民健身設施。體育總局和國家發改委去年已經印發了關于全民健身設施補短板工程的實施方案。“十四五”期間計劃統籌利用各類中央資金,在全國推動建設2000個體育公園等健身設施,完成5000個鄉鎮街道體育健身設施補短板項目,使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更加公平可及地惠及人民群眾。
建立“三大球”業余競賽體系
《意見》提出,建立足球、籃球、排球業余競賽體系。李建明表示,首先,建立這個賽事,主要是完善“三大球”的賽事體系,我們要繼續鞏固完善“三大球”的職業聯賽,要進一步提高“三大球”青少年聯賽,同時還要建立業余聯賽,這樣“三大球”整個覆蓋的人群才能更加廣泛,“三大球”的運動在各類人群里才能廣泛開展。
根據《意見》的要求,體育總局正在研究以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的名義發起創立開展全國“三大球”城市聯賽。這項工作一經提出,就受到了全國各地廣泛歡迎和支持,現在很多城市都踴躍報名,參與到“三大球”城市聯賽體系里面來。我們正在抓緊制定“三大球”符合中國特色的城市業余聯賽的競賽規程、有關辦法,使這項體育賽事形成自己的品牌、影響力,讓更多熱愛“三大球”的人員參與到城市聯賽體系里面來,更好地讓“三大球”項目造福于人民健康和幸福生活。
建立國家隊、省隊運動員進入校園和進入社區的制度
《意見》中提到,建立國家隊、省隊運動員進入校園和進入社區的制度,現役國家隊、省隊運動員每年需要在中小學校區或社區開展一定時間的健身指導服務。
李建明表示,以往我們經常會看到不少運動員尤其是明星運動員到學校以及社區參加一些大型活動,他們以這樣一些身份參與到這些活動中引起了比較廣泛的反響,也帶動大家更好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應該說,這樣的活動是積極的。一方面,對運動員本身來講,他們深入到社區、深入到學校里面去參與一些活動,特別是健身指導的活動,對自己來講是一種強化社會責任,就是說我們不僅要當好運動員,我們還應該有更多的社會責任,讓競技體育的成果能夠讓全民共享,或者分享。
另外一方面,確實,我們的運動員,尤其是明星運動員,他們經過了長期的、專業的訓練,在某些項目或者運動上面有特殊的技能,有一技之長,所以他們如果能夠到學校、到社區把自己的一技之長親身傳遞給社區的群眾或者學生,那么對于激發大家熱愛這個項目、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來,特別是對青少年的影響和帶動作用將很大。所以我們覺得,這件事是既有利于運動員的全面發展,也有利于帶動和影響社會尤其是青少年的一項任務。但是過去我們這項工作做得不經常、不全面,可以說只是做了一些“盆景”。根據《意見》的要求,現在國家體育總局正在研究,首先從國家隊做起,國家隊的運動員應該建立一種制度,到社區、到學校開展健身指導。這種制度不是針對少數人的,而是對所有的專業運動員的要求,要在這方面把它細化、具體化。
應該說,這項制度的實施不會有什么困難,也不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運動員的訓練,因為運動員的訓練也是有一定科學規律的。從目前來看,主要是涉及到在推進這項制度中,要建立起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如何更好地保護好封閉區域范圍內運動員疫情防控要求,和深入學校的學生疫情防控要求。對于這樣一些具體問題,我們將進一步研究細化,抓緊推進實施,要從國家隊、省隊全面推進實施這項制度,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盡量發揮這個制度雙向激勵的作用,更好地促進全民健身事業發展。(來源|綜合自人民網、中國發布)
責任編輯: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