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撈加工海蜇的過程,充分印證了“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這一俗語。村里的男人們出海捕撈,而加工蒸煮這一環節就要由村子里的婦女們來完成。加工好的海蜇除了被送往各大飯店之外,黃山社區也創新推出 “特色海蜇宴”,伴隨著社區旅游業的發展,如今的黃山社區已經逐漸形成了一道完整的 “黃山海蜇”產業鏈。
蒸煮海蜇不是件容易的事
當滿載海蜇的漁船進港靠岸,數千斤的海蜇等待分出所需要的部位,并在最短的時間內進行加工,每名漁民手里、眼里都是活,一刻都不敢懈怠。在碼頭上,記者遠遠地看到,在一旁的蒸煮區,婦女們早早就支好了爐灶,等著漁民們將海蜇運來,進行加工。據了解,黃山社區為了方便管理,特意將各家的灶集中在一起,每家兩口鍋熱水一直沸著,讓海蜇里子、海蜇頭等部位能夠迅速煮熟撈出,再晾涼。
爐子下的火苗一直在不停燃燒,鍋中的沸水不斷翻騰,在大熱天里焯海蜇,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堅持住的。在現場,記者看到身穿長袖衣服的婦女們衣服都早已被汗水浸濕,但是為了不被曬傷,她們也不敢摘下帽子、擼上袖子,而且她們的腰上還戴著厚厚的護腰?!爸蠛r仄鋵嵕透箫溩右粯?,等到煮開了,飄起來就算煮熟了?!奔庸ずr匾呀浭嗄甑拇迕袂癜⒁谈嬖V記者,這些海蜇里子、海蜇頭等一定要充分煮熟,煮不熟就會爛掉變質,沒法吃了。 “撈出來后,我們要把它們再細分成海蜇里子、海蜇頭、海蜇腦子幾部分,然后晾涼?!庇浾呖吹剑谡糁髤^的一旁,就是晾涼區,村民們將海蜇按部位放在不同的框中,幾臺工業風扇不停地給海蜇降溫,等到晾涼把水分控干后,就可以交到經銷商的手中了。
海蜇里子每斤能賣到60元
“今日價格,海蜇里子出售是60元一斤,海蜇頭、腦子、爪子都是10元一斤。海蜇皮則相對便宜一些,要的多則按幾塊錢一斤來算,具體價格可以面議。 ”漁民姜先生打了個比方,100斤的海蜇,僅能出1斤的海蜇里子,可謂“百里挑一”,比其他部位都值錢。記者看到,現場有收購的人在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后,將選好的海蜇產品裝到了自己的車上;也有多名操著當地口音的社區村民,“嫻熟”地將自己想要的部位買走。
記者了解到,一個剛剛捕撈上船的完整海蜇大約100斤,其中1斤是海蜇里子,60斤左右是海蜇頭、腦子以及爪子,剩下的則為海蜇皮。 “從今年的情況來看,每戶漁民每天出海能收獲3000斤至5000斤的海蜇,其中大的海蜇可能有100多斤,最小的也有10多斤。”漁民透露,如果不計算人力成本、油料和網具等費用,每戶漁民每天的“毛收入”兩三萬元。
今年受疫情影響,村民的收入也會打折扣。漁民姜先生告訴記者,今年的收購價格比往年要低,而且海蜇也面臨著供大于求的情況。
黃山“海蜇宴”遠近聞名
老醋蜇頭、海蜇里子燉白菜、海蜇腦子燉韭菜、海蜇爪子燉拉瓜、爆炒海蜇皮……漁民將新鮮海蜇加工處理,同時也根據海蜇的各個部位,制作出一道道特色海蜇名菜,使黃山社區的“海蜇宴”也遠近聞名,廣受游客市民歡迎。
濰坊人孫曉天便對海蜇宴欲罷不能。“2016年,我來青島玩,老同學說要帶我品嘗海蜇宴,當時我一點概念也沒有,只是覺得小小海蜇還能做出滿漢全席不成?”孫曉天告訴記者,當來到黃山社區的一家酒店,滿滿的一桌子菜讓他感到不可思議,10余種不重樣的菜品讓他大快朵頤。“從2016年開始,每年到了夏天,我都會帶著老婆孩子來青島品嘗海蜇宴,有時候覺得饞了,一年還能來兩次。 ”孫曉天說道。
“在這里能吃到最新鮮、最豐富的海蜇。飯店里品嘗海蜇宴,窗外還能看到海景,這種感覺很舒爽?!笔忻袼逑壬f,在市區的農貿市場里,他很難買到喜歡吃的海蜇里子,每年為了嘗鮮,他都會驅車從西鎮來到黃山社區,品味海蜇上岸的第一口鮮。
記者從當地漁民口中得知,在海蜇宴中,海蜇里子炒白菜是“最金貴”的一道菜。2010年,海蜇里子加工技藝已列入嶗山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除了手扒海蜇里子技藝是非遺之外,海蜇里子自身也十分珍貴,由于加工技藝要求也很高,稍不留神就化成水“消失”,可以說是不可多得的“鮮中鮮”。
為了將這些鮮美的海蜇產品讓更多人品嘗到,黃山社區注冊成立了多家以海蜇產品為主打菜的酒店,并將海蜇進行深加工成系列產品,成為能帶走的“鮮味”。在黃山社區被譽為“中國特色海蜇第一村”的同時,即食海蜇禮盒也深受廣大游客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