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俐回來了!
2020開年第一部作品,便是出演《奪冠》中的“鐵榔頭”郎平。
女皇出演女皇,這是一次“咖位”對等的飾演。55歲的鞏俐,再一次貢獻出“連背影都像”的演技。
只要她愿意回歸鏡頭,永遠都是最光芒萬丈的那一位。
55歲的鞏俐,之所以能毫無意外地征服所有人,秘密武器就是她拿得起、放得下,對一切都無所畏懼的性格。
01
敬業和勤奮讓她收獲拔節式的成長
年輕的新娘九兒上了喜轎,猛然掀下自己的蓋頭,露出那張倔強不屈的臉。這是電影《紅高粱》里經典鏡頭之一。
而為了找到合適的“我奶奶”,導演張藝謀當年可是大費周章。他曾看遍了助理推薦的中戲學生,可是總覺得他們被課堂“馴化”得缺少了一些野性,和那片熱血的紅高粱格格不入。
意外中,他看見一張生猛面孔——那就是鞏俐。
“偶然地看到她,很清秀,臉也很小,但總覺得她身上有一種特別的魅力。”
敬業的演員遇上專業的團隊,每一個人都激情四射,鞏俐在五個月里收獲了拔節式的成長。
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學生和一個初次執導電影的導演,不被看好的組合交出了中國第五代導演走向國際的第一份滿意答卷。
1988年,《紅高粱》一舉拿下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最佳影片,人們記住了敢愛敢恨的九兒,也認識了被張藝謀“捧紅”的鞏俐。
人們在九兒的微微一笑里看到了最好的張藝謀,而鞏俐的目光越過張藝謀的鏡頭,似乎看到了兩人的未來。
02
激情落幕后她牢牢抓住自己
出道就站在華麗的起點上,鞏俐毫不否認自己的幸運。
更幸運的是,她遇見的不僅僅是伯樂,還是同時打開她事業與愛情的“命中注定”。
張藝謀對團隊要求極高,而鞏俐對得起他的每一個鏡頭。
鞏俐把演員的高光時刻都展現在張藝謀的電影里,她是他的繆斯,是他寧愿拋下一切牽絆都要熱愛與追隨的夢。
她亦用深情享受這些激情,她心中有一個夢,陪他燃燒一把,為他洗盡鉛華。
只是8年后,“我們什么都有了,卻沒有了我們”。
他們結束了感情,也結束了兩人合作的黃金時代。
悲傷中,她突然記起18歲的自己,被問到想成為什么演員時,堅定地回答:“大家不是都說我像山口百惠嗎?其實,我自己不這么認為,我就是我,我是鞏俐,我要別人說:‘我長得像鞏俐’。”
這份生猛,恐怕就是最真實的她。
對于鞏俐來說,第一次認識到,所謂“注定”未必不是劫數,往后余生,無論事業和愛情,她能抓住的只有自己。
后來,很多年輕女演員都模仿她成名的路數,她如同一面旗幟,一直被模仿,卻從未被超越。
03
收斂鋒芒打造更好的自己
離開張藝謀的她,什么也沒帶走,唯獨帶走了演技的穩扎穩打,和對藝術的執著認真。
拿得起放得下的女人,便會無所畏懼。
鞏俐從此將路走得更遠,拓展著不同地方、不同導演、不同類型電影的可能性。
在《藝伎回憶錄》中,她是將驕傲與鋒芒表達得淋漓盡致的日本沒落藝伎;在《2046》中,她是穿著旗袍搖曳生姿的蘇麗珍;在《蘭心大劇院》中,她是表面是風光無限的大明星,暗里卻是神秘復雜的女間諜……
《奪冠》是她與陳可辛導演的第一次合作,也是第一次出演體育題材影片飾演特型人物。
她早早進入女排訓練場摸底觀察,認真練起排球,悉心做好筆記,只要她站在那里,就能給予忐忑的陳可辛最大的安全感。
呈現在熒幕上的郎平就是郎平,連一點鞏俐的神態都不曾流露。
換一部戲,換一張臉。鞏俐,從不會讓任何鏡頭失望。
她的敬業精神征服了每一位合作過的導演,在各大國際電影節上,她也是最具標志性的中國面孔。
無數優秀作品傍身,無數專業好評加持,她的身上,散發出一個經歷過青春疼痛的大女人所擁有的驕傲和霸氣。
04
千帆過盡仍能客觀看待一切
鞏俐在事業上走出了張藝謀,一別數年后,她釋然:他是我的青春期教育。很多東西都是他給我的,那是后來才領悟的。他的平和低調,他的刻苦,包括他從不張揚的野心。人總是要付出代價才能明白一些道理……但是我還是很感激遇見了他。
離開鞏俐的張藝謀,再也沒有固定用一個女主角,但他依舊坦蕩蕩地肯定:“鞏俐是中國最好的女演員。”
成年人的感情,沉淀不只有愛情。
2014年,轉型商業片很多年的張藝謀,想要回歸最初的信仰。他買了嚴歌岑《陸犯焉識》的版權,拍攝的電影就叫《歸來》。女主角,他毫不猶豫邀請了鞏俐。
作為“知己知彼的好朋友,默契到不用多說一個字”,這部潛心之作賺足了觀眾的淚水,迎來了各種盛贊,卻在第一次參評的51屆金馬獎上兩手空空。
張藝謀只是沉默,鞏俐直接表達了不滿:特別感謝金馬獎給我這次機會,讓我了解一個不專業的電影節是怎么樣的,而且一個不公正的電影節,會讓所有藝術人員瞧不起。
有資格說這些話的人沒她勇敢,敢說這些話的人沒她有底氣。
她早已不需要用任何獎項證明自己,也無法容忍一個獎項顯而易見的不公,踐踏所有主創的心血。
五年后,鞏俐受李安的邀請,出任金馬獎評委會主席,面對部分媒體的齟齬,她公然放話:“有我鞏俐在這里,公正就在這里。”
也是在這一年,張藝謀數年磨一劍的《影》在金馬獎上大放異彩,提名12項大獎,張藝謀在臺上激動不已,臺下的鞏俐飽含熱淚。
05
讀懂婚姻她成為想要的自己
幾年前鞏俐在接受楊瀾的采訪中, 這么說起她現在的感情觀:“我覺得婚姻,它只是一張紙而已。”
她說出了和張藝謀同樣的話。
早已不在意那曾帶給她重擊,讓一直拍戲漂泊無依而沒有安全感的她一度絕望的東西。
倉皇的歲月里,她也曾一度以為婚姻能給一個女人歸宿,直到經歷后發現,如果婚姻要的太多,她給不起。
如果愛情需要靠婚姻存在,她不愿以此維系。
現在她過了知天命的年紀,反而開始理解這句話的意義。
現在的她少了殺氣多了大氣,少了脾氣卻多了正氣。
她面對國家大義,冷漠地發怒;面對各種場合中最高禮遇,又明媚得耀眼。
這樣活得通透的女人,反而散發出更加強大的魅力。
于是她收獲了自己想要的愛情,大方地牽著法國電子樂大師讓·米歇爾·雅爾走在巴黎街頭,那是這個世界上,和她一樣優雅而有趣的靈魂,在音樂界呼風喚雨的皇帝。
雖然一個53歲,一個71歲,但他們相愛,就像一對年輕甜蜜的小情侶。
他們在藝術上、生活上、價值觀上如此合拍。
鞏俐把最多的笑容給了他,那是輕松的,從容的,滿足的。
有事業、有思想、既獨立,也溫柔,這是米歇爾心里的鞏俐,也是鞏俐終究想要成為的自己。
“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你在年輕時候攢足了能力,你的美麗就不會枯萎,你的勇敢便有答案,你想要的一切就不會辜負那些咬著牙孤注一擲的堅持和努力。
不會枯萎的女人,永遠都有最美的時光。
你喜歡鞏俐的性格嗎?你怎樣看待她和張藝謀的感情?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想要瀏覽更多的心理分析和情感故事,請關注“觀海·傾訴”頻道。
責任編輯: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