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7月21日訊 為村莊籌建2000余平米廠房,村集體收入突破11萬元,帶動40余名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增收;爭取總價值82萬元的村莊基礎設施建設幫扶項目;制定實施黨員街長制、獎學金獎勵等制度,提升村莊精氣神……兩年來,青島市派駐平度市白沙河街道鄉村振興工作隊隊員陳立軍用實干和擔當,譜寫了王家河岔村鄉村振興新篇章。
2018年4月,時任青島市級機關公務員住房管理辦公室副主任的陳立軍作為青島市派駐平度市白沙河街道鄉村振興工作隊的一員入駐幫包的王家河岔村。 白沙河街道王家河岔村現在有320戶,1100多人,村集體經濟薄弱,基礎設施建設水平較低。面對村莊這種情況,“鄉村振興怎么干?”成為陳立軍入村后思考最多的問題。
“只有村集體收入有了‘源頭活水’,村子才會發展得更好?!苯涍^長時間的駐村調研和日常工作,陳立軍決定從村集體增收開始“破題”。 了解到村集體有一百余畝的“四荒地”閑置,陳立軍與村干部研究后,決定新建一處工業廠房用來出租,解決了該地塊近二十年收不到租金的難題。通過積極溝通,由青島鑫光正鋼結構有限公司承建的2000余平方米新廠房拔地而起,廠房投資120余萬元,其中,村莊實際投入資金80萬元,不足部分由該公司愛心贊助。“廠房已順利完工并入駐兩家企業,年租金7.2萬元,不僅村集體實現了增收,還帶動了40余名村民在家門口就業?!标惲④娬f,現在,王家河岔村集體年收入已突破11萬元。 除集體收入低以外,村民居住環境提升也是王家河岔村亟需解決問題。但是,無論是排水渠修建還是黨建活動示范基地改善,動輒就需要幾十萬、上百萬的資金,這是經濟剛有起色的村集體無法承受的。
怎么解決這一矛盾?陳立軍通過加強與青島市有關職能部門的聯系溝通,努力為爭取政策支持。通過對接,李滄區相關單位支持80余萬元用于幫扶王家河岔村排水溝整修建設項目,新建排水溝1200余米,澆筑路面混凝土150余平方米,安裝雨水管道300余米。此外,由青島市總工會投入22萬元援建的黨建活動示范基地主體工程已完工。
經濟發展步入正軌,人居環境持續提升,看著王家河岔村的改變,陳立軍并沒有因此松一口氣,繼續在鄉村文明建設等內在提升上發力。陳立軍和村“兩委”研究制定了村莊相關規章制度。制定了黨員街長制,提升村居環境衛生;制定王家河岔村獎學金制度,鼓勵孩子努力學習,倡導崇德尚善、文德兼修的良好村風……一系列規章制度的建立,對提升居民生活水平、促進孩子教育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希望在這幾年的幫扶時間里,對于村莊的規劃能夠一一實現?!蓖迩f建設如火如荼進行,陳立軍深深思考著。(青報全媒體記者 馬英歌 通訊員 張仰運 金繼浩 杜杲燃 )
責任編輯:陳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