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網消息,9月28日,河南省焦作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對“萌萌幼兒園投毒”一案進行公開宣判,被告人王云犯投放危險物質罪被依法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犯故意傷害罪,判處有期徒刑九個月;決定執行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被告人王云及幼兒園負責人連帶賠償各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的經濟損失。
事件回顧:
幼兒園加餐后多名孩子嘔吐不止
據家長李先生介紹,2019年3月27日上午10時許,幼兒園園長給他打來電話,稱他4歲的女兒9點鐘吃完八寶粥后嘔吐不止。他急忙趕到幼兒園,發現孩子處于暈厥狀態。“當時孩子吐,然后臉發白發烏。”其他同學也有類似情況,緊接著他們的家長也陸陸續續趕到。
“八寶粥是9點鐘的加餐,一起煮的,再拿個鋼桶送到各個班里。大班小班吃了沒事,他們說是甜的,我們中班的娃娃說是苦的。多數送到焦作市第二人民醫院。”李姓家長稱,當時以為是食物中毒。直到29日,警方告訴他系人為下毒。隨后,投毒幼師王云被刑拘。
該幼師曾給丈夫下毒
王云供述,自己負責小班。2019年3月26日,她和中班老師孫某某因孩子打架的學生管理問題,發生矛盾,她認為孫某向園長告狀,便想報復孫某。庭審中,王云承認,飯盆里的加餐八寶粥是中班幼兒吃的,但稱向里面投毒是“針對孫某某”,因為孫某某“有時候會嘗”。對幼兒們吃后會怎樣,其稱,“當時沒有考慮到小朋友”。
據悉,王云曾因生活瑣事,與其丈夫馮某某產生矛盾。為報復馮某某,2017年2月19日晚,王云將通過網上購買的亞硝酸鈉投放到馮某某使用的水杯內,致使馮某某飲水后中毒并構成輕傷。
專家解析
極端行為折射出心理問題
是什么原因讓這位幼師精神壓抑,忍心向弱小的、毫不相干的孩子下手,進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呢?
心理專家趙巧玲認為,幼師王云的心理發展水平很低很低,相當于小月齡的孩子。心理學認為,6個月以下的孩子,心里只存在好與壞的意識,不會有過渡的中間地帶。這個年齡的孩子,一旦受到威脅和攻擊,就是想把對方弄死,以保護自己,我們稱之為偏執分裂位。而6個月以上的孩子,已經可以整合好與壞,懂得好媽媽也有發脾氣的時候,而壞媽媽也有和善的時候,這時孩子就過渡到了抑郁位。
另外,我們說,成年人嫉妒另一個人時,會努力趕超他,而心理幼稚的人卻認為,如果我不如你,那我就把你弄死。同時,這種人心里還有一種融合的觀念,比如王云,她把中班的孩子當成幼師孫某某的一部分,她搞不過孫某某,就去搞那些孩子。顯然,幼師王云的心理仍處在偏執分裂位,她的人格沒辦法達到整合,是分裂的,破碎的。
此種性格與原生家庭密切相關
子出生后,首先要過的就是安全關,我們給孩子包被子,就相當于再造一個子宮,讓孩子獲得安全感。這時,如果媽媽照顧不到位,孩子就會感到驚恐,沒辦法獲得安全感,也就沒辦法發展自己。長此以往,他們就會以攻為守,產生”你讓我不安全了,我就把你殺掉“”只有你死了,我才安全“的心理。
如果家長心理不成熟,并且個性特點是既偏執又分裂,就可能帶出這樣的孩子。遇到孩子哭鬧時,心理成熟的媽媽就會邊安慰孩子邊哄她,這時媽媽就會將孩子不安的情緒化解為有營養的東西還給孩子;而不成熟的媽媽則會喝斥、抱怨,甚至把對自己的煩躁、怨恨轉移到孩子身上,這時強烈的負面情緒就會種在孩子心里,孩子就會缺乏依靠感,就會警覺、恐懼,擔心自己隨時會死掉。因此我們說,上一代沒消化的情結,都會成為孩子生命的組成部分。
那么,生活中我們如何辯別這種性格不成熟的人呢?在日常交往中,如果一個人看問題從來都是非黑即白,要么對、要么錯,沒有中間過渡地帶,那么就很有可能是偏執心理。在這類人群中,還有一部分屬于弱小者,他們用忍氣吞聲的方式活下來,又用忍氣吞聲的方式處理一切問題。但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的,總有一天會爆發出來,當爆發的時候,它的威力也是相當大的。如果你身邊有這種人,那么最好敬而遠之,盡量不與他們發生矛盾和沖突。如果有可能,還是建議他們找心理專家做專業的心理疏導。(青報全媒體中心記者 李慧)
你身邊有偏執性格的人嗎?他們有哪些異于別人的言行?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責任編輯: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