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做志愿者是一種生活方式,在奉獻的同時,自己收獲的快樂更多。” 說這話的是李村街道南山社區的80后志愿者——李曉艷,她正在為公益課堂做準備,布置教室、教具擺放忙得不亦樂乎。
2017年暑假,李曉艷第一次接觸志愿服務,沒有想到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自己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實快樂。從那以后,李曉艷只要一有時間就在社區做服務,三年累計志愿服務長達2000小時。
公益課堂是南山社區的特色志愿服務,也是李曉艷投入最多精力的地方。在開辦每一期公益課堂之前,李曉艷都要先與講師確定好本期主題、合適的年齡段,然后發布報名信息、確定報名人數、準備課件……在課堂上李曉艷還要協助講師講課、維護課堂秩序等,這些看似簡單的工作,實際冗雜瑣碎,李曉艷卻從沒怨言。像是垃圾分類等沒有專門老師的課程,李曉艷就自己頂上,課前她會做足準備,在課上將生活的學問用通俗易懂的形式教給孩子們。在李曉艷的努力下,南山社區的公益課堂深受社區家長和孩子的歡迎,國學思想、環保意識也深植于孩子們心中。
“作為一個李滄人,自己的點滴付出,能給別人帶去一點溫暖幸福、能讓我們美麗的李滄煥發更絢爛的光彩,這就值了。”李曉艷將志愿服務當成了自己的事業,除了在活動室給孩子們上公益宣講課之外,有時她還會在社區大廳為居民解決棘手難題,也常到孤寡老人的家里陪他們聊天解悶兒……第四次經濟普查時,她每天在轄區近百家企業和個體戶間奔走,上門收集數據,回來匯總填報;疫情來臨時,她大年初二就主動參與到社區疫情防控工作中,為社區600多輛車、2000多位居民辦理通行證,期間沒有休息過一天。
李曉艷回憶,有次兒子在學校被問道:你媽媽是做什么的?他驕傲地回答:“我媽媽是志愿者,以后我也要做志愿者。”李曉艷的志愿精神深深地影響了兒子,她更加體會到感召多一些人傳遞社會正能量的重要,她便一邊堅持做志愿服務,一邊鼓勵身邊的人加入到志愿者的隊伍中。
幾年時間,李村街道南山社區的志愿者團隊從十幾個人迅速擴增到現在的112人,上至83歲的老人,下至十幾歲的孩子,志愿服務已經變成了南山社區的特色,社區所營造的志愿服務氛圍也吸引了轄區很多單位加入到志愿服務中來。這群有愛之人,用他們的點滴善行凝聚起強大的力量,傳遞出愛的正能量,讓李滄變得更美更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