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4月20日訊 租來車輛,偽造證照,再將車輛抵押,男子欠外債不思腳踏實地、反而拆東墻補西墻,以為找到了一個臨時周轉資金的好辦法,殊不知這樣做違法,男子已因涉嫌詐騙,目前被城陽警方依法刑拘,案件正在進一步審理中。
4月16日,做抵押貸款生意的王先生來到公安機關報警,稱通過中介介紹收了一輛抵押車,要價不高、手續齊全,沒費任何口舌簽了合同、放出貸款,可自己總覺得哪里不對勁。于是拿著車輛大本去找專業人士核對,竟然是假的。接警后民警立即細致固定證據,順線展開調查,并將抵押車車主崔某某(男,24歲)傳喚回公安機關。

經審查得知,崔某某因沒穩定工作,花錢又大手大腳,于是時不時的網貸消費,積少成多,還款壓力大了,就想起了歪招,去汽車租賃行租車抵押周轉。租車、辦假證照,并將車開到其他區市,低價抵押騙取貸款,崔某某對自己多次實施詐騙的犯罪行為供認不諱。
隨著汽車抵押貸款行業的發展壯大,由汽車抵押貸款引起的糾紛和乃至詐騙也多有發生。民警提醒廣大車主朋,在抵押貸款前務必咨詢溝通清晰、審慎簽訂合同,以免發生不必要的糾紛。同時作為借款人,在驗車時也應詳細檢查抵押車輛的相關證件,并向車管部門進行核實。(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梁超 通訊員 李可)
相關新聞
被甜言蜜語沖昏頭,5萬元差點被騙走
4月15日11時許,一名女子來到城陽區重慶路附近一家銀行,拿出手機打開備忘錄,指著屏幕上的一串銀行賬號向工作人員說要匯款。可當工作人員問及對方賬戶、名稱和詳細地址等情況時,女子幾乎是一問三不知,只是一味地堅持快些匯款。面對不聽勸的女士,負責任的銀行工作人員只好選擇了報警求助。
市公安局城陽分局流亭派出所民警接到報警后迅速趕到現場,女子對民警地詢問同樣表示很不耐煩,覺得民警耽誤了自己的時間。但民警耐心舉例子講道理,一遍遍講述遇到過的典型案例及受害人的被騙經歷。女子漸漸有所動搖,但是仍然在猶豫。恰好此時,騙子又打來視頻通話催問轉賬的事,民警見狀立即拿過手機和騙子進行視頻對話,看到電話那頭突然出現的警察,電話隨即斷了線,讓女子嘗試回撥,電話變成了無法接通狀態。女子這時才幡然醒悟,感謝民警連續勸阻,及時挽回自己積存下的養老金。
據了解,劉女士在某直播平臺上認識了一名據稱身在國外的華裔朋友,兩人相談甚歡。交往一段時間后,“朋友”稱自己近期準備回國,手頭很多現錢隨身攜帶不方便,打算提前空運郵寄給劉女士代為保存,但快遞費5萬元需要先行墊付。明明聽起來十分不靠譜的故事,怎奈連續多日的甜言蜜語,劉女士居然信以為真。
民警溫馨提示:天上不會掉餡餅,廣大群眾要深知,買彩票中獎、退稅、無擔保低息貸款等好事不會無緣無故降臨到頭上。對陌生人的電話或短信更要提高警惕,堅決做到不透露、不輕信、不轉賬,若發現上當受騙,應迅速保存涉案證據,并第一時間撥打110報警。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