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4月22日訊 “這幾棵菜是我種的,我經常過來給它澆水松土,希望它快快長大 。”在青島市城陽區天河小學,六年級四班的趙悅穎和同學們趁著課間休息,正在悉心照料剛剛萌芽的小幼苗。
從“筆尖”走到“田間”,城陽區天河小學充分利用校內空閑區域,專門開辟出一塊別致的小菜園,組織開展校內種植活動。松土、播種、澆水、施肥 ……蔬菜種植的每一環,孩子們都親身參與其中。

讓勞動教育為學生成長賦能,城陽區天河小學以作風能力提升年活動為抓手,積極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勞動教育模式,創新體制機制,打造勞動育人體系,全面推進勞動教育。“各年級分段開設勞動教育課,制定教學計劃和詳細的教學方案,將相關專題活動與地方課程、學校課程融合實施,使基本生活技能融入勞動課堂。”校長李新波說。
據介紹,學校在常規課程中多方面融入勞動教育,把學科課程中的部分內容開發成為勞動教育的背景性資源,通過篩選其中與勞動相關的教學素材,實現勞動教育與各個學科進行有效整合,構建起具有特色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讓“勞”在常態化的教育教學中得以滲透、落實。
勞動教育不只在“田間地頭”,根據學段特點,學校相繼組織刷碗、收餐盤、擦地、擦桌子、洗菜等餐廳幫廚系列活動;組織各班制定班級衛生值日制度,開展校內“文明一起走”等志愿服務活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提高勞動素養;將“悟孝”內容與勞動教學進行融合,讓學生在勞動過程中感悟父母之愛,達到知行合一的目標;以傳統節日為依托,開展系列勞動教育活動,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中吸取靈感、引領價值導向,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勞動思想得到現代轉化和創新發展。
此外,學校還致力于搭建勞動與科技相融合的教育平臺,錄制勞動教育課程,創新校內勞動教育機制,大力促進航模實驗、智能機器人等科技小組活動,促使學生科技探究與勞動能力的共同發展。
勞動教育要“入心”,離不開學校家長攜手護航。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身心發展規律、家庭條件、生活需要等,學校精心設計校本勞動課程的單元內容、目標任務,以成果展示、表揚激勵等辦法,改變部分學生“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愛勞動”的不良習慣,培養學生不怕勞動、愿意勞動、熱愛勞動、積極勞動的良好習慣。“這個年齡段是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期,帶領孩子們進行一些勞動學習,對他們的成長和習慣養成而言,意義非凡。”家長姜桂平說。
今后,學校將進一步加大勞動課程的優化和實施,把準勞動教育價值取向,加大勞動實踐基地的建設力度,做實、做細校園勞動教育活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提高勞動技能,增強對勞動人民的情感,努力成長為新時代好少年!(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偉 通訊員 徐婷)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