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2年國際博物館日,掀起“博物館熱”——文物雪糕、文物表情包、萌娃文物模仿秀、文物跳本草綱目、文物教你說方言等刷屏,嚴肅深沉的文物紛紛變身小可愛“萌”出圈,帶著古人智慧的結晶,走進了大眾視野。
這么可愛的文物去哪里找呢?
截至2021年底,山東省共有639家博物館,博物館總量,國家一級、二級、三級博物館數量,非國有博物館數量,革命紀念類博物館數量這六個指標均居全國第一。最近一次發布的數據顯示,山東國家一級博物館共18家。
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逛一逛山東的國家一級博物館,探一探它們的鎮館之寶。
1.山東博物館
鎮館之寶——商代亞醜鉞

你用過文物表情包嗎?山東博物館的商代亞醜鉞因笑容而出圈,將遙遠年代的快樂情緒傳遞給走進博物館的每一個觀眾。
亞醜鉞正反兩面銘“亞醜”二字,故得此名。其實鉞這種器型是由斧發展而來的,大約出現于新石器時代晚期,除作為兵器和刑罰器外,還是王權的象征。
如今將文物與表情包結合,是傳統與流行碰撞的創意制作,也是文物走下神壇,從小眾走向大眾的一種方式。
2.青州市博物館
鎮館之寶——明狀元趙秉忠殿試卷

如果你有機會到古城青州,一定記得去看看青州市博物館,著名的明狀元趙秉忠殿試卷就陳列在這里。
明狀元趙秉忠殿試卷,俗稱狀元卷,是我國目前發現的唯一一份明代狀元卷,它的發現填補了我國明代宮廷檔案的空白,堪稱海內外孤本,為研究我國古代科舉制度提供了真實的資料。
趙秉忠在殿試卷中用中肯的語言,深入淺出地分析了當時的社會矛盾,并針對時弊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的建議,反映了他治國安邦的雄才大略。正由于趙秉忠這一番披肝瀝膽的策對,使皇帝龍顏大悅,朱筆欽定狀元。
3.濰坊市博物館
鎮館之寶——唐鐵佛造像、鄭板橋的《峭壁蘭圖》和“難得糊涂”刻石

“難得糊涂”是清朝乾隆年間鄭板橋的傳世名言。據說,“難得糊涂”四字還有一段有趣的來歷。
有一次鄭板橋借宿于山間茅屋中,屋主為一儒雅老翁,自命“糊涂老人”,出語不俗。室內陳列了一塊方桌般大小的硯臺,石質細膩,鏤刻精良,鄭板橋十分嘆賞。老人請鄭板橋題字以便刻于硯背。板橋認為老人必有來歷,便題寫了“難得糊涂”四字,用了“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的方印。
老人寫了一段跋語,并用了一塊方印,印上的字是“院試第一,鄉試第二,殿試第三。”板橋一看大驚,知道老人是一位隱退的官員。有感于糊涂老人的命名,見硯背上還有空隙,便也補寫了一段話:“聰明難,糊涂尤難,由聰明而轉入糊涂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安心,非圖后來報也”。
4.煙臺市博物館
鎮館之寶——孫中山手書“品重醴泉”

1912年孫中山由上海赴北京與北洋政府談判,途中在煙臺做短暫停留。他特地參觀了張裕公司并品嘗了張裕葡萄酒,欣然揮筆題詞“品重醴泉”以示嘉勉。
“醴泉”出自《禮記》中的“天降甘露,地出醴泉”,孫中山先生題贈“品重醴泉”,反映了他對民族工業的重視,這也是他為中國企業留下的唯一墨寶,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5.孔子博物館
鎮館之寶——“黃玉馬”和“商周十供”

“商周十供”即十件商周時期的青銅器,由乾隆皇帝第五次親臨曲阜祭祀孔子時頒賜孔府,專門用于祭祀孔子。器型古樸,紋飾精美,底蘊厚重,是青銅器中難得的精品,同時也是清朝尊崇孔子和儒家思想重要的實物見證。
6.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
鎮館之寶——“濟遠”艦

甲午戰爭博物館是以北洋海軍和甲午戰爭為主題,以豐富的歷史遺跡挺秀于中國博物館之林,系紀念遺址性博物館。
北洋水師成軍時,“濟遠”艦曾隨艦隊出訪過朝鮮、日本、俄羅斯等地,所到之處令當地華人振奮不已。后北洋水師在甲午戰爭中全軍覆沒,“濟遠”艦被日軍俘獲。
如今的“濟遠”艦前雙主炮早已失去御敵安邦的作用,但作為見證者,它時刻在向后人訴說著百年前那段悲壯的歷史,它像一座警鐘,時刻告誡著后人——落后就要挨打。
7.青島市博物館
鎮館之寶——北魏石佛造像

兩尊佛像的手勢都是右手上揚,施無畏印,表示佛無所畏懼、庇護眾生。左手下垂,掌心向外,施與愿印,表示佛滿足眾生的愿望,普度眾生。“雙丈八佛”對研究北魏時期國家的社會政治宗教和石雕藝術史以及山東歷史文化發展等都具有重要的價值。
8.青島啤酒博物館
鎮館之寶——西門子發電機

西門子發電機,1896年的老電機,直到現在通電后還可以正常運轉。它不僅是西門子在全世界最古老的電機,而且就連西門子公司都已經沒有如此古老的電機。西門子公司1997年曾想高價收回,卻被青啤博物館婉言謝絕。作為青啤百年歷史的最好見證,它已經成為青啤博物館的形象代表。
9.濟南市博物館
鎮館之寶——西漢彩繪負壺陶鳥、西漢彩繪載人載鼎陶鳥和彩繪樂舞雜技陶俑

彩繪樂舞雜技陶俑是西漢時期的文物。中國雜技藝術起源于先秦,至漢代大盛,稱為百戲,往往在主人宴飲前做樂舞雜技表演,畫像石與畫像磚常常見到,但成組立體陶塑僅見于此。
10.濟南市章丘區博物館
鎮館之寶——當盧

當盧是古代馬頭部的飾件,放置在馬的額頭中央偏上部。當盧呈葉形,鏤空浮雕,正面和側面鎏金,背有兩豎一橫三環鈕,用于引皮繩,當盧正面主題圖案為一匹卷曲呈反“S”形的駿馬,并輔以變化的鳥紋和云紋,穿以鏤空,簡繁適度,豐滿靈巧,使這件當盧的構圖和紋樣給人以生動活潑,充滿飛動之感,實屬罕見的藝術佳作。
11.山東大學博物館
鎮館之寶——國寶陶鬶(gui)、青銅圓壺、邿國角觿(xi)、甲骨卜辭和青銅戈

鬶,是一種炊、飲兩用的陶制器具,主要用于燉煮羹湯或溫酒,做好后作為餐具直接端上筵席,這種器具主要流行于新石器時代。這件陶鬶的器型主要有三個特點,較為少見。有三個足;器身上有蓋和柄用來使用;器口呈鳥喙形狀。流暢的輪廓和恰如其分的局部裝飾,使這件藏品的造型活潑和諧,類似一只昂首伸喙的鳥,雄偉而生動,反映了當時時代的生活狀態。
12.青島山炮臺遺址展覽館
鎮館之寶——炮臺的加農炮和瞭望塔

瞭望塔是由4片20厘米厚的鋼板經螺絲鉚合而成,能抵御當時最強大的炮火,塔臺下方由44枚直徑5厘米鋼珠支撐,可作360度轉動。轉塔自重6噸,連同框架總重160噸。整個瞭望塔在德國本土鑄造而成,運至青島山后拼裝完成,采用了當時德國最先進的鑄造技術,至今未生銹。它的作用就是瞭望四周,監視海防。
13.淄博市博物館
鎮館之寶——青釉蓮花尊

外施青釉,口徑部有八周弦紋,四個弧形系,四組模印寶相花紋,每組三朵;腹上部堆塑的一周21個蓮瓣紋,腹中部飾兩周忍冬花;整體胎體渾厚,器形高大,氣魄雄偉,裝飾華麗。是一件具有佛教意義的隨葬品,散發著著濃郁浪漫的佛教韻味。
14.齊文化博物館
鎮館之寶——犧尊

犧尊是古代的一種盛酒器,也是重要的禮器;仿牛型,體態豐盈,工藝精美,通體以粗細相間的金銀絲鑲嵌,用綠松石、墨晶石作點綴,曾多次在國外展出。
15.滕州市博物館
鎮館之寶——滕侯鼎

該鼎為青銅鑄造,分鼎蓋和鼎身兩部分,通高27厘米,口徑長16厘米,寬11.5厘米。滕侯鼎是滕國貴族隨葬的禮器,常見的鼎一般有方形和圓形兩種制式,但該鼎卻介于方圓之間。該鼎的鼎蓋及鼎身內部分別鑄有內容完全相同的銘文“滕侯作寶尊彝”兩行六字,這種器形被文物界專稱為“對銘器”,實屬罕見,為國家一級文物。
16.滕州市漢畫像石館
鎮館之寶——《冶鐵圖》《牛耕圖》《紡織圖》

滕州漢畫像石的雕刻技法多樣,不拘一格,畫面構圖也獨具特色,既有布局簡單疏朗的畫面,也有細致繁密、重疊分層的手法,一幅畫像表現內容最大可達十層,但卻繁而不亂,形象生動,異彩紛呈,漢畫像石館白墻碧瓦,古意悠然,與千年古龍泉塔渾然一體,相映生輝。
17.濟寧市博物館
鎮館之寶——薛國列鼎

在濟寧市博物館濟寧千秋展廳里,一套形態奇特的青銅列鼎格外引人注目。這套出土于春秋時期2500多歲的薛國列鼎,造型精美、成組排列、保存完整,彰顯了它們主人身份的無比尊貴,至今仍煥發著耀眼的光芒,成為濟寧市博物館青銅器中的鎮館之寶。
18.臨沂市博物館
鎮館之寶——金縷玉衣

玉衣由1140塊玉片組成,玉衣制作精巧玲瓏,藝術造詣驚人,玉片以長方形為主,全部用新疆和田白玉組成,每片玉片的角和邊緣都鉆有為穿系而制作的小孔,玉套用金絲以十字交叉式連綴而成。玉衣設計精巧,拼合得天衣無縫,屬稀世珍品。玉衣共分成五部分,分別套罩在頭部、兩手和雙腳上,其用意似乎在于以點代面,即用身體最末端的幾個點來代替全身,起到象征性的作用。其形制為國內僅見,是曠世難得的藝術瑰寶,曾多次出國展出。
你去過這些博物館嗎?還有哪些印象深刻的文物?歡迎一起探討。(記者 梁開文 實習生 高雪婷 李敏 王孝吉)
責任編輯: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