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工業設計區域合作,膠東經濟圈開全國先河。7月21日,由青島、煙臺、威海、濰坊、日照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聯合發起成立的膠東經濟圈工業設計產業聯盟在青島成立,五市將取長補短,加快推動本地區工業設計發展,形成區域設計和品牌集群優勢,同時促進山東其他各地工業設計發展。“2020膠東半島工業設計促進季”系列活動同步啟動。
設計能力是工業創新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膠東經濟圈工業和信息化一體化發展,離不開工業設計領域的協同合作。依托良好工業基礎和較強的對外開放意識,膠東五市是山東工業設計發展當之無愧的主力軍。
數據顯示,山東目前共擁有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24家,膠東五市占13家;247家省級工業設計中心中,91家歸屬膠東五市。剛剛過去的第三屆山東省“省長杯”工業設計大賽中,膠東五市獲獎作品數量占全省總數近64%。龍頭企業實力更是全國工業設計最高水平的代表。自2014年國家組織中國優秀工業設計獎評選以來,海爾集團連續三屆獲得金獎,是全國唯一一家“三連冠”金獎企業。
依托聯盟,五市將開啟“強強合作”,促進行業繁榮發展。膠東經濟圈有望成為我國北方工業設計發展的重要集聚區和發源地,推動膠東半島乃至山東全省制造業向價值鏈中高端攀升。
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副會長余隋懷表示,這是國內城市間首次嘗試區域工業設計力量整合和抱團發展,期待能探索出好的路徑和經驗做法,形成全國可推廣、可借鑒的新模式。“尤其在裝備等‘大制造’領域,與南方城市相比,膠東五市特色鮮明,如何用工業設計引領這些產業轉型升級,就是十分有益的探索。”
據悉,聯盟將在產業政策、行業協會、會展活動、人才培育等各方面加快形成合力。會上,青島、煙臺和威海3市工業設計協會,以及山東省工業設計研究院濰坊院,日照市工業設計研究院,青島輪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工業設計行業組織進行簽約,拉開了合作的序幕。
膠東五市企業工業設計需求對接會隨后舉行,25個設計需求現場對接,8個項目達成合作意向。
據悉,膠東經濟圈工業設計促進季從7月持續至9月,將舉辦設計創新高峰論壇、工業設計服務能力提升、工業設計進企業、工業設計新品直播推介等活動,持續營造膠東五市發展工業設計的良好氛圍。
工業設計“強強合作”:膠東五市組建“聯隊”
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要說最受關注的領域,制造業一定是其中之一。7月21日,膠東經濟圈工業設計產業聯盟在青島成立,標志著五市合作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工業設計是制造業轉型升級,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品牌話語權,實現價值鏈攀升的關鍵一環。山東是制造業大省,膠東五市是山東制造業版圖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船舶、海工裝備、軌道交通、輪胎橡膠、汽車、家電等主導產業在全國都扮演著重要角色。龍頭企業利用工業設計加快轉型升級的實踐走在全國前列。
在這個意義上,膠東五市開全國先河,在工業設計領域探索區域合作,絕不僅是收獲諸如“膠東設計”這樣一個區域品牌。強強聯合,它還將為裝備等“大制造”提供用工業設計引領產業轉型升級的范式。而當膠東半島成為我國北方工業設計產業集聚和創新高地,也一定會反哺青島工業設計產業,助推青島制造向更高層級邁進。
01
“小”設計,“大”能量
工業設計對制造業究竟有多大提升?
沒有什么比數字來得更直觀。美國工業設計協會曾做過測算,在工業設計上每投入一美元,就可以帶來1500美元的收益。
在歐美等制造業發達國家和地區,“設計的力量”早已得到普遍認可。在我國,工業設計卻是一個十分“晚熟”的產業,改革開放以后制造業的大發展從貼牌、代工開始,制造業成長過程中幾乎沒有工業設計的位置。即使是最早進入完全市場競爭、大張旗鼓國際化的家電領軍企業,在產品設計上最初也是選擇與德國、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外的工業設計公司合作,“用金錢買設計”。
但在人口紅利逐漸消失,轉型升級壓力倒逼下,工業設計在國內越來越得到重視。作為制造業大省,山東在推動工業設計發展上走在全國前列。
膠東經濟圈工業設計產業聯盟成立儀式上,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自2010年起,山東啟動省級工業設計中心認定工作, 讓工業設計正式進入廣大企業視野,引導企業關注、發展工業設計。“這項工作比國家啟動的還要早。”
工業設計不是簡單的外觀設計。“說到底是要滿足消費者需求,它能做的并非只是在固有的思路內對現有產品進行一些簡單的優化,而是一種全流程的整合創新,可以從一個完全不同的角度設計出一款全新的產品。”青島一位工業設計從業者這樣解釋當下的工業設計。
換句話說,隨著消費者對美好生活需求的不斷提升以及市場競爭的日趨殘酷,工業設計的作用正從提升附加值的“錦上添花”,轉變為同技術、銷售等一樣的產業“命脈”。
02
強強聯合,提供范式
膠東五市攜手發展工業設計,絕對稱得上強強聯合。
據了解,在山東目前擁有的24家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中,膠東五市占13家;247家省級工業設計中心中,91家歸屬膠東五市。剛剛過去的第三屆山東省“省長杯”工業設計大賽中,膠東五市獲獎作品占全省總數近64%。
龍頭企業實力更是全國工業設計最高水平的代表。自2014年國家組織中國優秀工業設計獎評選以來,海爾集團連續三屆獲得金獎,是全國唯一一家“三連冠”金獎企業。
青島和煙臺尤其突出。工業設計中心是工業設計發展的重要載體。目前,青島已創建市級以上工業設計中心69家,其中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4家。青島企業累計獲得紅點獎、德國IF獎、美國IDEA獎等國內外工業設計大獎近300件。在第三屆“省長杯”大賽中,青島共19件作品獲獎,全省最多,占全省總量近1/4。
煙臺近幾年也在工業設計上發力,中德工業設計中心落戶,以此為依托,建成了全國第一家省級工業設計研究院,并被工業和信息化部列為智能制造領域的國家工業設計研究院培育對象。
可以說,膠東五市在工業設計引領制造業轉型升級上已經摸索出一些“門道”,而五市攜手后,或將能為中國制造轉型升級提供一些“共性技術”。
與其他地區相比,膠東半島“大制造”特色明顯。煙臺和青島的船舶海工產業,青島和日照的汽車產業以及眾所周知的家電、輪胎橡膠和軌道交通,這樣的產業結構與南方幾乎截然不同。更重要的是,海爾、海信、中車、雙星等龍頭企業的探索已經獲得市場認可。探索工業設計如何引領這樣的“大制造”轉型升級,膠東五市有基礎,也責無旁貸。
03
四大領域,取長補短
此次聯盟成立,五市將互相取長補短,重點圍繞4大方面展開合作,形成產業發展合力。
各地設計行業組織加強聯合。運用互聯網手段,加快設計資源共享、設計人才集聚、設計空間開放,推進線上交流服務、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為膠東經濟圈廣大中小企業提供工業設計項目對接、成果轉化等系列服務,共同提升區域工業設計的整體水平。
工業設計中心的培育和交流。推動構建“設計+研發+用戶體驗”的創新設計生態系統,建立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創新模式。加強“設計+品牌”“設計+科技”“設計+文化”“設計+互聯網”等商業模式和新業態的推廣和交流,以設計整合技術、資本和生產。
工業設計資源共享。舉辦工業設計供需對接交流會,以設計推動生產與消費、制造與服務、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全面融合。推動地區設計園區和國家、省和市級工業設計研究院加強交流合作,打造設計領域“創客空間”,助推中小設計企業孵化成長。
重大設計活動和會展的交流。聯合組織參加世界工業設計大會、中國工業設計展覽會等活動,互相參與 “市長杯”工業設計大獎賽等有關活動,分享設計成果和案例。
04
大格局,大發展
膠東五市工業設計握指成拳,攜手合作,未來有望成為北方工業設計發展的重要集聚區和發源地。這將為青島工業設計產業發展、助推制造業轉型升級提供更多機遇。
青島工業設計雖處省內“前排”,但與深圳、蘇州等城市相比,還有不小差距。深圳擁有各類工業設計機構6000余家,工業設計師及相關從業人員超過10萬,早在2018年,深圳工業設計企業產值就達到100億元,帶動下游產業經濟價值超過千億元。青島相形見絀。
如何吸引更多設計機構、企業以及人才落戶,是青島亟須解決的問題。今年,青島以“老城復興·設計賦能”為主題,聯手深圳工業設計資源,建設青島市工業設計創新中心,就是聚合更多資源的一個重要舉措。而膠東經濟圈這個更加廣闊的空間,顯然將是一塊更具吸引力的“磁石”。
“五市要加強工業設計資源共享,要加強與國家、省工業設計組織機構合作,要加強與國際工業設計機構的交流合作,實現更高層次的合作共贏。”青島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卞成對五市聯盟寄予厚望。
與此同時,這也將為本地設計企業做大做強提供更大平臺。現場進行項目簽約的青島輪云工業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就將率先試水。
“研究院是雙星旗下工業設計板塊,建設了開放、交互、高端的研發及測試工業設計平臺,涉及輪胎、FEA/NVH基礎研究、人工智能及裝備、廢舊橡塑資源循環利用等,擁有較強的專業研究和創新設計能力。”青島輪云工業設計研究院公司總經理祝豐毅介紹,研究院將與各市工業設計協會在人才、技術上開展合作,進一步加強工業設計創新能力,打造行業公共服務平臺,為輪胎橡膠企業提供更能滿足市場需求的設計解決方案。
圖片來源:“藍睛”客戶端
責任編輯:張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