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州市九龍街道的殷家村黨支部書記徐叔高帶領村民抱團發展 漁民年均收入5年漲7倍
2020年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小康路上,涌現了一大批奮戰在基層一線的先進典型,他們披星戴月、寒來暑往、敢于擔當、從不懈怠,是勇當精準扶貧的“先鋒隊”、產業發展的“主心骨”、貧困群眾的“貼心人”、基層黨建的“領頭雁”,發展了一批帶動力強的脫貧產業項目、辦成了一批群眾交口稱贊的民生實事,繪就了一幅振興鄉村發展的美麗藍圖。
2021年,將迎來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今天起,青島早報發起“建黨100周年特別報道——我們的書記”系列尋訪活動。尋訪青島100名鄉鎮(村)黨支部書記、駐村第一書記、企事業單位黨委書記等優秀黨支部書記,通過講述書記的故事,全景化、立體化深入探尋基層黨組織的力量,挖掘他們在偉大復興中國夢歷程中所堅守的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歡迎廣大讀者撥打“小康熱線”18661788506為我們提供“我們的書記”新聞線索。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膠州市九龍街道的殷家村,一個百年漁村,曾經積貧積弱,衛生環境臟亂、村民致富無門,被扣以“落后村”的帽子。如今,在鄉村振興建設中,村黨支部書記徐叔高和大家一起奮斗,徹底讓落后村變了模樣。經過幾年的努力,村里生態環境變美了,不僅建起了海洋公園,還成立了漁業合作社抱團發展,改變了漁民過去靠小漁船打魚為生的狀況,5年間漁民年均收入翻了7倍。
落后村變身美麗鄉村
隨著“賢人治村”的管理理念的推進,殷家村也迎來了新的希望。2015年,時任青島海生源漁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的徐叔高回到村里擔任黨支部書記兼村主任,懷著對這片故土的深厚感情,他下定決心改變村莊落后的面貌:著眼打造黨建、村居建設、文化內涵、經濟帶動“四駕馬車”,全面立足殷家村經濟基礎,依托自然地理條件,科學編制美麗鄉村建設總體規劃。
面對全面整治村莊環境的難題,徐叔高和村兩委班子第一時間組織開會研究,決定建立殷家村黨員網格化責任分解管理制度。要求全村黨員干部包小組,小組下設負責人,每名黨員負責幾戶家庭,全面確保各項工作暢通運行。
面對柴草遍地的殷家村,徐叔高下定決心要進行全面的村容村貌改革,第一步就從“規矩”二字入手:每戶村民與村委“約法三章”,不得隨意傾倒垃圾,村委為每戶村民發放垃圾袋,每天早上集中進行垃圾收集。另外,村民代表不定期按照承諾進行抽查評比并評分,得分多少,直接關系村民福利待遇。
小漁村建起海洋公園
“污染源頭堵住了,下一步就要改善村莊整體形象了?!毙焓甯哒f。辦事處投資100多萬元,幫助村莊硬化道路,村民籌資約20萬元完成村莊電氣化線路改造;修整路邊溝,添置消防栓,雨水污水管網實現全封閉;投資10余萬完成村莊凈水工程,村民喝上免費的純凈水、用上方便的自來水;村主干道兩側新種植500多株多色月季;修水溝、安護欄、砌花池、補綠植,南北大街全面改造升級。
經歷了4個多月的努力,一個占地2700余平方的“海洋文化公園”展現在人們眼前。以景觀石記載村志,再現漁村記憶。漁業文化公園里還停泊著的三艘不同年代的漁船,好似在娓娓訴說著殷家村——這座傳統漁家村落的變遷。新建了新時代文明實踐公園,種植了一萬五千多棵月季,打造了一幅綠色生態的“殷家村畫卷”。
漁民月收入5年漲7倍
在殷家村,全村700多名村民,一半以上以出海捕撈為業。過去村民們都是駕著木殼船,依靠出海捕撈為生,日子一直過得緊緊巴巴。2015年,從事遠洋捕撈、自家日子一天天好起來的徐叔高回到村里,“自個兒富不算富,得讓村莊好起來,得讓父老鄉親都富起來!”徐叔高立下這樣的誓言。說干就干,在九龍街道黨委的支持下,村里成立了合作社,全村漁民抱團發展,村民們在合作社享受到了低息貸款等政策扶持,搖身一變,成為船長或股東。
截至目前,合作社共提供了40余筆低息貸款,43個家庭從中受益,家庭年均收入由5年前的3萬元左右,提高到了20萬元以上的水平。但出海打魚的村民僅占百分之三四十,剩下的村民該如何致富?徐叔高又開始思索村莊發展的新路徑?!按迩f月季園、新時代文明廣場、漁業公園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我想以此為契機,把農家宴和高標準瓜果蔬菜采摘大棚建起來,全民入股、全民分紅,讓全體村民一起享受村莊發展的紅利?!毙焓甯邼M懷信心地說道。
從小跟著父輩出海的“漁二代”徐叔森,30年來獨自駕木殼船出海捕撈求生存,生活曾捉襟見肘。直到2018年,在村書記徐叔高的幫助下,買一條捕魚快艇,生活發生了質變。如今當上船長的徐叔森說,現在出海更遠了,捕魚更多了……眼下是休漁期,徐叔森仍閑不住,有空便整理漁具且通過網上學習漁業知識充電。
/ 對話 / 讓漁民生活越過越好
多年前已經創業成功的徐叔高,在自己致富后不忘記鄉親,帶領大家過上了小康幸福生活。記者在和徐叔高的對話中得知,他的這份擔當來自對家鄉漁村濃濃的鄉愁。
記者:你已經是老板了,又想著回村里帶領大家共同致富,當初是怎么想的?
徐叔高:我從小在這里長大,對村里有很深的情懷,自己有錢了,和大家一起致富,感覺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記者:漁民抱團發展的思維方式,讓漁民的生活越過越好,你是什么心情?
徐叔高:特別開心。原來漁民單打獨斗,捕撈時還常常遇到危險,抱起團來一起壯大,共同富裕,一起走上幸福生活,這是鄉村振興的目的所在。
記者:小漁村將來如何發展?
徐叔高:在保護好原生態的基礎上,打算繼續擴大遠洋捕撈規模,讓更多的漁民參與進來,共同致富。(本版撰稿攝影 青報全媒體記者 康曉歡 通訊員 王羽)
責任編輯: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