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日報2020年10月9日1版
青島各區市過節不停工、沖鋒在一線——
持續“百日攻堅”,假期“連干八天”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0月8日訊 按照全市抓項目促投資 “百日攻堅”行動部署,“雙節”期間,各區市自我加壓、主動作為,依舊保持著過節不停工,沖鋒在一線的姿態,精心部署、提前謀劃、轉換路數、改變打法,以頂格戰法和高頻次調度的超常規思路辦法,把時間搶回來、把損失奪回來、把工期補回來,以高質量投資強力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位于上合示范區的上合嘉里物流中心項目工地,300多名工人放棄假期和家人團聚的時間,加速項目建設,目前已完成總工程量的60%。在上海電氣風電裝備制造項目施工現場,200多名工人正在加速進行17號至19號辦公樓的基礎施工。
這只是青島眾多重點項目建設者搶抓黃金施工期,堅守崗位,休假不休工,在勞動奉獻中全力以赴推進項目工程建設的一個縮影。
在董家口經濟區金能科技新材料與氫能源綜合利用項目建設現場,一派緊張施工景象。從10月份開始,項目施工方開展了“大干一百天,項目早投產”專題攻堅活動,項目現場施工負責人張再賓告訴記者,目前90萬噸丙烷脫氫裝置已經開始工藝配管安裝工作,聚丙烯裝置也已經進入安裝攻堅階段,3000多名建設人員晝夜排班加班督導現場施工,爭取奪回之前因疫情耽誤的時間。
青島嶗山灣國際生態健康城重點工程項目均未停工,搶工期、抓進度、保質量,如火如荼的建設場景隨處可見。“全力落實百日攻堅各項計劃部署,推動灣橫四號線在10月底全線貫通,一號水質凈化廠和一號再生資源綠色科技中心項目實現地下主體完工,高質量完成健康城項目建設各項目標。”項目負責人介紹。
市南區魯商中心、紡織工人療養院二期、海大生命科技中心等3個基坑開挖項目加緊施工,華潤中心、海天中心等存量項目完成投資額均較去年同期有大幅增長。在城陽區河套安置區建設工地,各參建單位抓住有利季節條件,加班加點,有序組織,爭分奪秒,確保按計劃或超計劃完成項目建設任務。

假日期間,位于市北區的百洋國際健康城市客廳項目工地上機器轟鳴,加緊施工。
除了項目建設如火如荼,各區市也加緊了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的步伐,挖掘潛力、提質增效。市北區開展固投項目“挖潛提效”行動,組織項目挖潛小分隊,定期對改造升級類、工業技改類、設備采購類等項目進行全面排查,力增年內新增項目15個。李滄區堅持“主動走出去”和“積極請進來”,瞄準招商重點地區和重點企業,有針對性地對接外地優質上市公司、頭部重點企業等,進行“一對一”聯系和“點對點”招商,重點對接上海鉅成集團、深圳平安集團等客商,結合院士項目產業化,儲備一批優質企業客戶資源和高層次人才資源。
為保障“百日攻堅”行動走深走實,各區市主要領導掛帥,一對一聯系重點項目“進現場、解難題、促發展”,并優化戰時工作機制,倒排工期、壓茬推進,對賬銷號、限時清零。
李滄區全面升級“重點項目管理平臺”功能,搭建由信息庫、節點庫、問題庫組成的三位一體綜合管理體系,通過該平臺實施項目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實現重點項目管理新突破,提高項目推進效率。即墨區鰲山衛街道繪制工作路線圖,緊盯時間節點,與項目方進一步做好對接,協助建設方調配好工力,抓好工程進度,實現山東大學青島校區綜合體育館項目無縫銜接高效快速建設,持續推進山大體育館主體工程量進程。
平度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人與各鎮(街道、園區)現場立下“軍令狀”,明確主要攻堅任務;圍繞“良好環境”抓變量,優化審批流程,在項目落地、園區建設上,按照“工作項目化、項目節點化、節點責任化”的要求,卡緊節點,提速建設,強化保障,按照“應進必進”原則,實現全部事項進駐行政審批服務大廳。按照“統一組織、分類實施、分級負責、限時辦理”的原則,萊西市建立了建設工程竣工聯合驗收機制,在全市推行竣工驗收“統一平臺申請、統一窗口受理、統一現場驗收、統一送達確認”。(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 偉 王 萌 余瑞新 王 凱 霍璟祎 錫復春 馬英歌)
責任編輯: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