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血壓調查數據顯示,我國成人高血壓患病率為27.9%。也就是說,大約每3個成人中就有一個高血壓患者,同時患病率的趨勢總體還在逐年增高。高血壓是最常見的慢性病,也是心腦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其腦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腎臟病等主要并發癥,不僅致殘、致死率高,而且嚴重消耗醫療和社會資源,給家庭和國家造成沉重負擔。在10月8日全國高血壓日來臨之際,市立醫院本部心內一科醫生吳倩倩,結合臨床上病人經常問到的問題、疑惑以及認識誤區,給大家帶來今秋的第一份高血壓健康提醒。
什么是高血壓?
高血壓已經成為現代社會最常見的慢性病之一,在正常情況下(未使用藥物),非同日3次血壓測量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可診斷為高血壓。提倡使用上臂式全自動電子血壓計進行有規律的家庭血壓測量。家庭血壓測量值判斷標準不同于診室血壓,家庭血壓讀數≥135/85mmHg被認定為高血壓。
高血壓可以治好嗎?
目前為止還沒有方法可以完全治愈高血壓。高血壓治療的目的是控制血壓,將高血壓控制在正常范圍內,不會引發別的并發癥,患者就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和工作。高血壓的治療藥物有多種,除了藥物控制之外,對于高血壓患者最重要還是生活方式的干預,包括運動、健康飲食、戒煙等,這也是其他治療的基礎。
聽鄰居介紹說某某降壓藥效果好,我也吃兩片?
吳倩倩醫生表示,高血壓病因復雜,臨床有很多分型分級,每個人身體素質以及基礎疾病都不相同,照搬他人經驗,跟風吃藥易產生用藥安全風險。高血壓患者應在醫生的專業指導下堅持藥物治療。
吃藥后血壓正常了,就可以停藥了?
高血壓患者需要長期甚至終身服用降壓藥維持血壓平衡,自行停藥的危害性比較大。因為藥物需要在體內達到一定的血藥濃度才有效,停藥后,血壓會再次升高,血壓波動過大,對心腦腎等臟器的損害更嚴重,堅持服藥對于高血壓患者維持血壓穩定非常重要。同時,降壓藥并不會產生耐藥性。患者沒有必要擔心降壓藥會產生“耐藥性”,除非早期的輕度高血壓,患者可以通過嚴格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來控制血壓外,其他患者應盡早服藥控制血壓。
日常生活中如何控制高血壓?
吳倩倩醫生介紹,生活方式干預在任何時候對任何高血壓患者都是合理、有效的治療,其目的是降低血壓、控制其他危險因素和臨床情況,所有高血壓患者都應該學會自我健康管理。
1.定期量血壓,18歲以上成人需定期自我檢測血壓,至少每年測量一次;
2.堅持運動,經常性的身體活動可預防和控制高血壓。
3.限制食鹽攝入,高鹽飲食顯著增加高血壓患病風險,成人每天食鹽攝入量不超過5克。
4.減少攝入富含油脂和高糖的食物,限量使用烹調油,多吃蔬菜和水果。
5.少吃快餐,盡量在家中就餐,可利于控制脂肪、鹽和糖的攝入量,家中飲食應保證少油少鹽。
6.戒煙,吸煙有害健康,吸煙者應盡早戒煙。
小貼士
你會正確測量血壓嗎?
由于高血壓的高發病率,血壓計已經成為很多家庭的健康必備儀器。家庭測量血壓時,醫生提倡使用上臂式全自動電子血壓計。吳倩倩醫生提醒市民需要注意:
1.在測量血壓之前的20分鐘,不要有劇烈活動。情緒要放松,可以上一下廁所,憋尿會對血壓有一定的影響。
2.測血壓盡可能選擇端坐位,而不是臥位。
3.測量血壓時不能穿毛衣等厚的衣服,袖帶要與肌膚接觸或只能有一個薄的衣服,測前將電子血壓計的袖帶空氣排盡,綁在左臂或者右臂上端,將袖帶緊貼縛在上臂,袖帶下緣應在肘彎上2.5cm。
4.綁袖帶的手臂應與心臟平齊(如圖),打開電子血壓計的開始按鈕進行測量。在測量過程中,手臂放松,手掌張開,不要握拳。在休息3-5分鐘后再次測量一遍,取平均值即為此次測量的結果。
5.測量血壓的時間最好是在起床后1小時或睡覺前的1小時為最佳。對一些長期高血壓患者或者正在調整降壓藥劑量的患者,建議平均4到6小時測量一次。
觀海新聞/青島晚報 記者 于波 通訊員 劉芳
責任編輯: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