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全新的企業群體正在加快崛起,它們正在塑造“改變的力量”。
日前,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布通知,認定2683家企業為2022年度山東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85家企業為2022年度通過復核的山東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這一認定數量創下自2014年有史以來新高,展現出了山東中小企業蓬勃發展勢頭和加快培育“專精特新”企業的力度和決心。

近年來,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愈發深入人心,“專精特新”企業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和貢獻越發凸顯。
山東憑借雄厚的制造業優勢,早見事、早行動,持續實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工程,培養了一批在細分領域掌握獨門絕技的“小巨人”“單項冠軍”。其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排在全國各省份第三位。
以創新鑄魂,蓬勃發展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已成為山東省加快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在今后五年振興發展山東實體經濟的大局中也被寄予厚望。
青島是山東經濟龍頭、先進制造業領軍城市,把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作為增強企業創新能力的重中之重,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位居全國第八。
2022年度山東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認定名單中,青島共有130家企業入選,它們都擁有各自的“獨門絕技”,在細分領域具備較強的競爭優勢。被省級層面認定后,這些企業將享有更多政策紅利,在科技創新能力、經營管理能力及品牌影響力等方面實現進階。
新的窗口機遇期已經打開,青島要把握省級政策紅利期的機遇乘勢而上,引導培育更多的中小企業走上“專精特新”的道路,塑造青島制造新優勢,也為山東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應有的力量。
01
“小”塊頭,“大”能量
“專精特新”,顧名思義,“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創新化”。
“中小企業能辦大事”。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是近年來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一個鮮明特征。事實證明,“專精特新”不僅是中小企業發展的最優路徑之一,也正在成為制造強國建設的支撐力量,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深入人心。
工信部最新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已培育4萬多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其中超六成屬于工業的基礎領域,超七成是深耕行業十年以上,超八成進入了戰略性新興產業鏈,超九成是國內外知名的大企業的配套專家。
近年來,培育“專精特新”企業的重要性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推動中小企業提升專業化優勢,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
作為經濟大省、工業大省、制造業大省,山東很早就意識到“專精特新”企業的重要性,并依托制造企業的數量優勢展開積極行動。

截至2021年底,全省培育有效期內的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3424家,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62家,在全國省份排名中位列第三,僅次于浙江省和江蘇省。其中,72.4%屬于省新舊動能轉換“十強”重點產業領域,47.2%的擁有關鍵領域“補短板”技術或產品。
此次,2683家企業被認定為2022年度山東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認定數量創新高。這無疑是明確新航向之后,山東培育“專精特新”企業行動的再加碼、再提速,將為國家級“小巨人”“單項冠軍”提供充實的后備力量,為山東經濟高質量發展積蓄新動能。
作為國內較早提出引導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的城市,青島從2012年開始,就出臺了一系列行動計劃、扶持政策,拿出真金白銀激勵中小企業技術改造、產業升級,形成工信部、省、市、區多級聯動的政策體系和機制。目前,青島已建立了較為完善成熟的分層孵化體系、梯度培育機制。
一大批“專精特新”企業的崛起,為青島實體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創造了更多可能。
02
斬獲頗豐,“青島軍團”梯隊形成
今年以來,青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實現了較大規模“擴容”。
先是今年5月,工信部公示通過審核的第三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青島有8家企業上榜,位居全國前列。
這些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主要集中在新材料、高端裝備、儀器儀表、節能環保等細分市場領域,大多屬于關鍵領域關鍵產品,是重塑青島制造新優勢的重要力量。
其中,青島力克川液壓機械有限公司作為國內液壓驅動裝置領域領軍企業,打破了國外液壓技術長期封鎖和壟斷;填補了國內空白的青島嶗應海納光電環保集團,是國內環境監測儀器儀表行業龍頭;青島雷霆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則是智能冶金軋鋼輸送設備后驅設備國產化的開拓者……

此番,2022年度山東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名單發布,青島有130家企業入選,大幅擴大了“省隊”規模。這些企業集中在青島24條重點產業鏈的各個領域,在產業鏈上具備一定話語權,是強鏈補鏈的主力軍,對于提高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穩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它們或是符合制造強國戰略十大重點產業領域和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十強”重點產業領域。如青島國數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電子對抗信號處理設備的研發及制造,核心技術為海量信號處理及微弱信號處理。
或屬于產業鏈供應鏈關鍵環節及關鍵領域“補短板”“鍛長板”“填空白”產品。青島聚大洋藻業集團是全球海藻行業產業鏈最完善的海洋生物醫藥企業,上線了國內首條全自動海藻多糖植物空心膠囊生產線,且首創國內藥品級紅藻膠的研發,對國內醫用膠囊生產影響深遠。

或圍繞重點產業鏈開展關鍵基礎技術和產品的產業化攻關。青島國數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電子對抗信號處理設備的研發及制造,核心技術為海量信號處理及微弱信號處理。
……
這些企業能順利通過山東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認定,說明它們在科技創新能力、經營管理能力及品牌影響力等方面具備較強實力和潛力,后期經過耐心培育,必將在產業鏈的各個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加寬加深青島制造的“護城河”,成為重塑青島制造新優勢的重要力量。
至此,青島已有超過1萬家企業進入“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庫,6923家企業被認定為市級“專精特新”企業,320家企業入圍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05家企業入圍工信部“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初步構建起“萬戶初創、千戶成長、百戶示范”的成長梯隊。
目前,青島“專精特新”企業數量居全國第六,國家級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位居全國第八,占全省四分之一還多。
03
用好政策紅利,加快擴容提質
面向未來,青島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寄予厚望。
青島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實施“沃土計劃”,滾動培育一批雛鷹、瞪羚、獨角獸和隱形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實現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倍增、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倍增和高新技術企業上市數量倍增。
今年的青島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支持創新型企業發展,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000家、雛鷹企業300家、瞪羚企業20家、獨角獸企業2家以上,培育1500家專精特新企業。

隨著一大批專精特新“小巨人”的成長壯大,青島實體經濟發展的根基將更加牢固。
當前,青島培育“專精特新”企業迎來了新的政策紅利期。國家層面明確提出,“今年國家級準備再建3000家以上,以此帶動省級建5萬家以上”的目標。今年1月印發的《山東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方案》提出,到2025年,入庫培育創新型中小企業2萬家以上;新培育認定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000家,累計達到10000家左右;爭創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00家,累計達到750家左右,確保走在全國前列,力爭成為排頭兵。
青島該如何把握機遇,在“專精特新”賽道實現爭先進位?產業鏈協同是發力點之一。
“專精特新”企業長期專注細分市場,對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支撐作用。而鏈主企業在產業生態中處于龍頭樞紐地位,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的關鍵。中小企業在“專精特新”道路上的進階,離不開鏈主企業的集聚帶動。二者協同作戰,才能發揮各自的優勢。
青島已經展開實踐,重點圍繞24條重點產業鏈“排兵布陣”,針對“專精特新”企業,精準施策,使中小企業在專注細分領域自身發展的同時,主動融入大企業產業鏈、供應鏈。
青島市民營經濟局在今年舉辦的首場“專精特新”企業卡位入鏈對接交流會上,啟動了“青島市‘專精特新’企業卡位入鏈發布平臺”。截至目前,該平臺已累計發布技術合作需求信息500 余條,推動“專精特新”企業與鏈主企業對接 100 余家次,促成合作近 10項。
資本賦能是關鍵力量。“專精特新”企業多數規模較小、抗風險能力較弱,并且具有“兩高一輕”的特點,即高技術投入、高人力資本投入和輕資產,成長過程中需要大量資金做支撐。但盛希泰在調研中發現,絕大部分“專精特新”企業都沒有得到過社會資本的“陽光雨露”。
“對中小企業而言,最適合其發展的金融支持方式就是直接股權融資。”青松資本董事長隋曉這樣說。
企業有所期,城市有所應。在剛剛結束的2022青島·全球創投風投大會上,北京證券交易所青島服務基地正式揭牌。
“我們已累計服務青島市掛牌公司141家,為70家掛牌公司募集基金35億余元,已有建邦科技、豐光精密兩家企業實現北交所上市(泰德股份6月20日登陸北交所),目前還有十多家青島企業正在籌備之中。”全國股轉公司副總經理、北京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王麗這樣說。
據介紹,青島市將與北交所協作,開展上市培訓、咨詢服務、融資對接等活動,制定北交所上市專項計劃。可以想見,只要用好用足服務基地這一優勢平臺,青島就能推動更多“專精特新”企業實現新三板掛牌或在北交所上市。 越努力就越幸運。青島正多措并舉,加速培育“專精特新”企業。未來,越來越多的“專精特新”企業也將為青島的城市發展注入新動力,煥發新活力。
作者 | 長亭 策劃 | 沈默
責任編輯: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