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6月30日訊 作為青島高新區本土培育的第一家上市企業、青島市第二家科創板上市企業,青島高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每一步發展背后都凝聚著企業每一位敢于創新突破“孤勇者”的不懈努力,切片機專家張璐就是其中代表。

以需求為基點 勤學不輟搶得先機
從產品研發到產品交付,高測股份始終將傾聽用戶需求貫穿產品始終。在張璐看來,用戶需求分為兩種,直接需求和潛在需求。直接需求可以通過和客戶溝通得知,但是了解潛在需求需要研發工程師深厚的知識儲備和經驗積累。潛在需求往往更有市場發展潛力,只有以潛在需求為基點,才能搶得先機。
以公司切片機創新采用的油氣潤滑技術和可調軸距技術為例,張璐解釋了直接需求和潛在需求的具體表現,“在與用戶的溝通過程中,他會直白地告訴你,軸承箱的故障率太高,我們就采用油氣潤滑技術解決了該難題。因為硅片產品規格變化導致的設備頻繁更換,這是我們在溝通中洞察到的他的痛點,從而想到他們沒說出來的潛在需求,提出了可調軸距的想法。”
產品研發到成果落地需要漫長的過程。張璐帶領團隊在過程中學習,在實踐中總結,實現了一個又一個突破。“有一個研發案例,我們團隊四五個人花費了半年時間,經過反復論證,最終因為產品結構可行性等問題還是以失敗告終。可是團隊在研發過程中收獲了知識和經驗,有時失敗不見得完全是壞事。”張璐說。

以創新為動力 深耕領域爭當模范
高測股份是一家科技型企業,屬于技術引領的精密加工行業,要在技術快速迭代的市場環境里站穩腳跟,創新是唯一出路。研發不僅需要具備知識的廣度還要有深度,兩者決定了創意從無到有、方案從有到優的高度。關于知識的積累,結合切片機油氣潤滑的創新實踐,張璐打了一個草帽的比方。無限伸展的草帽帽檐,就是知識的廣度,能在用戶提到“解決軸箱故障率高的問題”的時候,聯想到油氣潤滑,依賴的就是儲備的知識。
接下來,如何運用油氣潤滑解決實際故障率高的問題?需要深挖知識原理,依靠研發人員知識的深度。依靠軸箱專業團隊,他和團隊成員一起反復論證,終于找到了油氣潤滑的最優解。油氣潤滑裝置本身不是團隊首創,卻是第一個應用在光伏行業,此后被不斷地“模仿”“學習”。
張璐和團隊以“敢為人先”的氣勢,不斷深耕領域,目前軸承箱油氣潤滑技術已申請1件發明專利和3件實用新型專利,3件實用新型專利均已授權。
以結果為導向 篤行堅定促進發展
從0到1的突破很難,從1到N的持續突破也不是易事。張璐一直堅持以結果為導向,同時注重過程來保障結果的實現。
做一個非常有競爭力的全新的產品,是一件復雜的事情,第一最重要的是明確思路方向問題,然后就開始動手,因為邁出第一步才能獲得很多信息。“從第二代切片機開始,我們明確了平臺化的概念,對未來有兩個預判,第一個是高線速的預判,事實證明確實如此,第一代是1500線速,第二代線速達到1800-2100線速,現在的GC-700X可達到2400線速;第二個是裝載量的預判,當時我們已經判斷到850。”張璐告訴記者。
此前平臺化的概念在汽車等行業的應用已經十分嫻熟,高測股份是第一個把平臺化概念引入光伏行業的企業。張璐補充道,“平臺化也是一個相對概念,有生命周期,不可能一個平臺用幾十年,我們切片機研發團隊就是要不斷升級平臺!”
高測股份的成長離不開提供發展沃土的青島高新區。“今年是青島高新區成立30周年,高測股份的成長見證了高新區的蝶變,現在的高新區高樓越來越多,道路越來越暢通,教育、醫療、生活等配套也越來越完善,我們生活、工作在高新區幸福感也越來越強烈。祝福高新區,相信青島高新區一定能把‘火炬’舉得更高、燃得更亮!”張璐表達了對高新區未來發展的祝福。(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周偉)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