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2020年10月12日1版
歷史性地站在了中國新一輪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最前沿
開放的青島,鼓蕩城市躍遷澎湃浪潮
“雙節”假期剛過,位于上合示范區的上合嘉里物流中心項目工地內機器轟鳴不止,這處由世界500強企業投資的項目正加緊施工,每天都有新變化;距此不遠的多式聯運中心,藍色、白色的集裝箱把場站裝點成“集裝箱的海洋”,數座巨型龍門吊往來作業,將貨物搬運至即將遠行的國際班列;沿著膠州灣再往北,位于高新區的青島以色列“國際客廳”,來青考察的客商被其充滿以色列風情的細節所吸引,對接項目、落地洽談,賓主談笑兩相宜……
這是青島慣常的一天,這更是這座城市蓬勃向上、拔節生長的真實寫照。
而開放則是驅動這一切最核心的引擎。作為我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之一,開放早已融入這座城市的基因。在青島,開放是一種發展方式,更是一種思維模式。“十三五”這5年間,特別是近年來,更高水平開放成為開啟青島新一輪躍遷的邏輯起點。
奮力打造山東面向世界開放發展的橋頭堡、長江以北地區國家縱深開放新的重要戰略支點、“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正是在開放的大背景之下,這座城市緊緊抓住了一系列國家戰略疊加的重大機遇,以更高的視野謀篇布局,歷史性地站在了中國新一輪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最前沿。
一個個激動人心的開放故事得以全新書寫,一個個發展的桎梏隨之被成功突破。
這座城市,因此一次次自信地把發展的目標指向更高。
把握機遇,搭建開放的更高平臺
站在開放的最前沿,青島用更高水平開放平臺的搭建緊握機遇。
鳥瞰上合示范區。
10月9日上午,2020上海合作組織國際投資貿易博覽會暨青島·上合國家客廳啟用儀式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辦。作為上合示范區重要的國際貿易發展平臺,這一盛會計劃于10月16日在膠州啟幕。屆時,將有包括18個上合組織相關國家在內的共28個國家駐華使節參會,參展企業達600多家。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特殊時期,舉辦這樣一場國際盛會昭示著青島開放的廣度和深度在持續拓展。
青島與上合組織的故事起始于2018年,當年6月,上合組織青島峰會在青島成功舉辦,建設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的國之重任歷史性地落在了青島的肩頭。“辦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成為國家對青島最殷切的期望。
如山厚望,這給了開放的青島巨大鼓舞、激勵和鞭策。依托上合示范區這一平臺,青島加快建設國際物流、現代貿易、雙向投資合作、商旅文交流發展和海洋合作“五個中心”,建成上合示范區多式聯運中心、上合“法智谷”,與上合組織17個國家超5000家企業實現經貿往來。峰會舉辦以來,至今年9月,上合示范區已累計吸引境內外59個重點合作項目簽約落戶,總投資約945億元。
以高水平開放促進深層次市場化改革,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青島片區是青島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又一絕佳平臺。2019年8月31日,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正式掛牌,青島迎來開放發展新的里程碑。
作為開放創新的試驗田,依托自貿片區,青島積極打造吸引外資主陣地,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金融產業有了突破性發展,探索出中日韓國際合作的新路徑、新模式、新機制。自青島片區掛牌運行以來,新增注冊企業1851家。今年1-7月,青島片區新增外商投資企業73家,實際到賬外資2.64億美元,同比增長79.6%;青島片區跨境電商實現進出口15.8億元,同比增長4倍;冷鏈進口11萬標箱、同比增長52%。截至7月底,青島片區新引進金融項目共計134個。全國首筆中國-新加坡貨幣互換項下新元融資業務在這里開展,中歐國際交易所在中國設立的首個資本市場服務基地在這里落戶,全國首票20號膠期貨保稅交割在這里完成……
未來的青島片區,將繼續圍繞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聚焦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加快發展海洋特色產業和探索中日韓三國地方經濟合作等主攻方向,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加快推動對外開放新高地建設,為全省、全國貢獻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創新經驗。
銳意探索,營造開放的最優環境
站在開放的最前沿,青島創造性地通過“國際客廳”等全新平臺的搭建,整合開放資源、放大開放優勢,營造最優的開放環境。
作為“橋頭堡”“戰略支點”和“新平臺”……肩負國之重任的青島,從來沒有把青島僅僅當作是青島人的青島,如何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始終是這座城市運籌開放的核心課題。
也正因為如此,“國際客廳”在青島橫空出世。它就像一個開放的“超級市場”,進入中國市場的各國企業、商會以及有意對接國際的中國地方政府、企業,“國際客廳”可以提供集展示、推介、路演、接洽、交易等功能為一體的平臺,提供法律、審計、會計、簽證、生活等全方位配套服務。資本、技術、人才、經貿的交流在這里高頻發生,全世界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技術流在青島集聚,并通過青島更好服務全省、全國開放發展大局。
目前,面向日本、韓國、德國、以色列的“國際客廳”和山東會客廳已經開門納客,上合組織國家客廳和“一帶一路”央企“國際客廳”也即將正式運營。據不完全統計,青島德國“國際客廳”已與德國駐華工商會形成合作機制,德國成為歐洲國家中與青島建立經濟合作伙伴關系最多的國家;青島以色列“國際客廳”已有以色列英飛尼迪創新國度青島動力空間、中以天梯產業創新研究院等項目入駐;青島日本“國際客廳”除實體客廳和網上客廳外,還設有青島日本“國際客廳”產業平臺,即中日(青島)地方發展合作示范區,是國家發改委批復的6個中日地方發展合作示范區之一……
以平臺思維集聚全球優質資源,除了特色鮮明的“國際客廳”,青島的“朋友圈”也不斷擴大。目前,遍及五大洲41個國家,青島已有友好城市25個、友好合作關系城市51個。青島與他們攜手合作、共贏發展的故事,時刻都在發生。
交通也許是觀察青島國際交往的一個最直觀的“窗口”。2015年末,青島港口吞吐量5.0億噸,外貿吞吐量3.3億噸,集裝箱吞吐量1743萬標準箱,擁有國內航線120條,國際航線19條。而“十三五”這5年,這個數字已被大幅刷新。青島港已率先建成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港口貨物和集裝箱吞吐量分別達到6.02億噸、2183萬標箱,均居全國第五位;開辟海上航線175條,布局19個內陸港,航線數量和密度穩居北方港口第一。中亞、中歐、中蒙和東盟等6條多式聯運國際班列開通運行,基本形成東接日韓、西聯亞歐、南通東盟、北達蒙俄的國際開放大通道。機場航線總數達到203條,通航城市126座,實現與國際重要航空樞紐節點城市空中對接。
持續創新,重塑開放型經濟競爭力
站在開放的最前沿,青島用開放倒逼改革,用開放激發創新,不斷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不斷優化開放型經濟的結構。
統計顯示,“十三五”以來,青島實際使用外資322億美元,全市新批外商投資項目4119個,世界500強企業簽約項目137個。相比較“十二五”期間全市實際利用外資265億美元,不論數量還是質量均有大幅提升。
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出口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無可替代。對于立于開放、興于開放的青島尤甚。“十三五”以來,青島國際貿易穩增提質。2019年,青島貨物進出口總額5926億元,增長11.2%,對全省增長貢獻率達54%,增幅列計劃單列市首位。
青島國際貿易的穩增提質體現在貿易方式上——加工貿易比重逐漸降低,一般貿易的主導作用繼續強化。今年1-8月,全市累計進出口3955.35億元。其中,一般貿易完成進出口2691.14億元、增長15.6%,加工貿易完成進出口709.15億元、下降7.7%。加工貿易進出口占比從歷史高峰時期的六成左右持續下滑至不到20%。
青島國際貿易的穩增提質還體現在貿易主體、貿易對象上。今年1-8月,我市民營企業出口1572.75億元、增長17.9%,占出口比重67.7%。全市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1094.9億元、增長14.1%,對自貿區市場進出口1339.57億元、增長8.4%,對上合組織國家進出口293.58億元、增長7.4%。
青島的外貿新業態新模式也不斷涌現。
開啟國際原油生產商保稅現貨原油交易“直銷”模式、推進橡膠期貨保稅交割業務落地……“十三五”以來,青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開展直購進口、一般出口、保稅進口和B2B業務,跨境電商交易增長41.4%,集聚各類跨境電商企業超過1000家,全市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企業突破2萬家,青島汽車平行進口試點全面展開,累計進口整車5萬余輛,入選首批二手車出口試點城市。
“十三五”以來,我市服務進出口總額占全省比重均超過三分之一,服務進出口、出口、進口三項規模均居全省首位。服務貿易日益成為青島國際貿易的另一大“撒手锏”。就在今年8月,中國政府網發布了《國務院關于同意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的批復》,同意在北京、天津、上海等28個省、市(區域)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青島也位列其中。這對充分發揮服務貿易在穩外貿穩外資的支撐作用,推動我市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據了解,我市正緊鑼密鼓地制定試點實施方案,將在改革管理體制、擴大對外開放、完善政策體系、健全促進機制、創新發展模式、優化監管制度等方面出臺一系列舉措,進一步激發服務貿易市場活力。
青島,因開放而興、因開放而強。
當下的青島,置身“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發揮“雙節點”的獨特作用,一曲更為宏大的開放交響正在昂揚奏響,城市向上拔節的聲音,將是其中最動人的旋律。(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衣濤)
責任編輯:王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