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2022年7月20日6版
一周說
管好“空窗期” 用好“空置地”
城市發展,土地是關鍵。管好、用好城市中“沉睡”的空置土地,更好地服務城市高質量發展,是城市精細化管理的重要指標,也是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的必選動作。
伴隨著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部分城市土地的性質、使用方式、存在狀態都會隨之轉變,城市個別地塊進入使用“空窗期”,用作未來城市建設、發展的備用地。然而,這些后備用地在“空窗期”往往缺乏規范管理、隨意建設,使得空置地成了城市中垃圾亂堆、私自種菜的擾民之地,影響了城市環境,也成了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中的“減分項”。
管理缺位是城市空置地“空窗期”亂象頻出的重要原因之一。7月初,有網友通過觀海新聞客戶端“直通12345”平臺留言,反映市北區四流南路、河清路路口東北角空地內堆放垃圾問題。記者了解到,該空地為開發待建區域,面積約4萬平方米。近10年來,這片空地卻讓垃圾“鉆了空子”,東側圍墻內的垃圾帶長度超百米,距居民樓不足5米,擾民嚴重。多年來,市民多次向相關部門投訴,但垃圾圍城的狀況始終未改善。
空置地是城市招商引資、改善民生重要的備用資源。在寸土寸金的城市當中,空置地對未來城市發展的貢獻力自不必說。記者了解到,目前對于大多數“空窗期”的閑置土地,部門一般都以圍擋替代管理,一遮了之,使空置地成為城市中的監管盲區。很多空置地上輕則種菜種花,重則垃圾成山,飽受市民詬病。因此,市民期待相關部門履行屬地責任,向前一步,做實做細管理責任,徹底整治空置地上“亂”的現象。
城市空置地管理“空置”亂象頻遭差評,而相關部門脫離土地性質隨意引進項目則使一些備用地成了擾民之地。此前,有網友多次反映,城陽區以琳嘉爾幼兒園南側空地存在臨建集市擾民問題。據了解,該空地的控規為建設用地,在未征求周邊小區居民意見的前提下,街道和社區去年臨時將一處大集搬遷至此。由于空地緊鄰小區,噪音、衛生、粉塵等問題接踵而至,嚴重影響周邊居民的正常生活。
集市退路進到空置地,空置地看似不“空”了,但解決了集市占路經營,卻帶來了各種環境污染問題,讓周邊市民飽受其苦,陷入“摁下葫蘆浮起瓢”的管理怪圈。臨時使用空置地本是好事,但必須在不擾民的情況下有序進行。因此,要想徹底“治愈”城市閑置空地臨時使用的“后遺癥”,就必須仔細調研、精準施策,讓臨時措施更加便民、利民。
管好“空窗期”、用好城市備用地。相關部門不僅要做好“空窗”期間的日常管理,更要為土地甄選合適的建設項目,從根本上讓空置地“騰籠換鳳”,釋放土地價值。因此,必須提前制定空置地日常管理方案,將管理責任落實到人、到地,提升空置地基本環境,為項目招引管好“籠”。同時,還應針對空置地做好長短期規劃,一地一策,竭盡所能配套合適的項目,讓地盡其用,讓城市更宜人、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