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圍繞市委“1133”工作體系和“全面攻堅年”工作部署,把“突破平度攻勢”優化營商環境攻堅戰作為會客廳“內圍”要素提升、橋頭堡筑基鋪路的重要抓手,加快企業開辦、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改革流程再造,為全市“雙招雙引”“全面攻堅”提供高效審批服務保障。
企業開辦“一站”變“一窗”,0.5天辦結并贈送開業大禮包
提供“拎包入住式體驗”。“這次辦理企業開辦太順利了,不但沒有提交任何紙質材料,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通過全程電子化完成了企業登記,到自助打印機上兩分鐘就拿到了營業執照,最讓我意外的是還領到了政府送的企業開辦“大禮包”,全程零費用,真是給了我太多的驚喜!”9月9日,青島家禾為農飼料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金榮坤在我市市民服務中心政務服務大廳“企業開辦一窗式服務專區”領取企業開辦“大禮包”時由衷的感嘆。省的幾百元錢雖然不多,但反映的是政府想方設法為企業降低成本、幫助企業發展的誠意;印章雖小,折射的卻是我市營商環境優化的大理念。
為進一步提升企業開辦的滿意度、便利度、快捷度,將涉及企業開辦的營業執照、稅務發票、印章刻制、銀行開戶等業務整合,我市以平臺思維對企業開辦進行流程再造,設立“企業開辦一窗式服務專區”,實行“一號受理、一表填報、一個環節、一網通辦”,企業設立時間壓縮至0.5天。同時,為更好助力企業發展,在免費幫辦代辦基礎上,為新開辦企業奉上包含營業執照、4枚企業印章(公章、財務專用章、發票專用章、法定代表人名章)、稅務Ukey、發票以及惠企政策大禮包,企業拎包即可開業,開辦全程零費用,大大提高了企業和群眾滿意度。自6月30日該政策實行以來,已累計為1252家企業節省資金20余萬元。另外,在政務服務領域、銀行開戶方面推廣應用電子營業執照,實現電子營業執照作為市場主體身份憑證文件的互信互認。目前首批電子營業執照事項清單于8月3日發布,涉及320個事項可通過微信、支付寶小程序及電子營業執照APP下載、打印,與紙質營業執照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幫辦代辦服務“肩并肩”。“之前來辦理營業執照,由于年齡大點,電腦使用不熟練,干什么都一頭霧水,一遍一遍光出差錯。這里的窗口工作人員,態度和藹、耐心指導,幫著我們很快通過審批。今天我又來辦理另一營業執照,這次又得到了工作人員的傾心相助,整整一上午,一一講解、一一輸入,水都不顧得喝一口。我們心中難題迎刃而解,更是幫我們省掉了好幾百元的中介費。兩次的經歷,讓我發自肺腑的真心感謝這些工作人員的悉心幫助。”出租車司機宋麗華一邊感激的說著一邊將一封手寫表揚信送到了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工作人員手中。
宋麗華的這份感激來自于市行政審批服務局一窗受理窗口幫辦代辦隊伍的精致服務。自2019年2月起取消大廳中介服務,設置了10個免費幫辦代辦服務窗口,打破傳統的“面對面”窗口服務模式,由工作人員為辦事群眾提供“一對一”“肩并肩”的免費幫辦代辦服務,有效消除雙方的物理隔離,提升了互動性和親切感,增強了群眾在辦事過程中的參與感和獲得感,僅此一項每年可為辦事群眾和企業節約費用400余萬元。另外我市在全省率先實行打印、復印、傳真和雙向寄遞免費服務,年均免費為辦事企業和群眾打印復印文件50余萬張,節省費用30余萬元。從“面對面”窗口受理到“肩并肩”幫辦服務,看似前臺形式的一個小變化,背后卻蘊含著服務理念變革性改變。
推行“政務服務+產業園區”新模式暢通園區項目建設進程
在青島新力通軍民融合產業園施工現場現場,機聲隆隆,基礎開挖和臨建施工正在緊張進行。見到公司負責該項目的副經理向洋時,他正在現場查看施工進展。“我們不敢想的事,審批局全給我們做到了,審批局的服務真是太給力了,不僅辦得快,還很周到,又熱情。我們非常滿意!”他撣了撣身上的塵土,擦了擦額上的汗繼續說,“軍民融合產業園項目是青島市重點項目,7月18日,我們簽訂出讓合同繳齊土地價款,取得土地交付確認書當天,審批局工作人員協調稅務局和不動產登記中心,當天完稅、登記、取得了不動產權證書;簽訂施工合同后工作人員又幫助我們準備工傷保險、農民工工資保障金、發包登記、質監、安監、人防許可、和施工許可申請材料,7月31日,協調人社局、建設局等部門窗口,1天內實現了7證核發,加班加點幫我們盡早拿到了施工許可證。”
為更好地助推項目落地,今年以來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在“拿地即開工”的基礎上,又出臺了《關于推進“政務服務+產業園區”的實施意見》,按照“園區吹哨、部門報道”的工作思路,秉持“項目為王,服務至上”工作理念,前移服務窗口,主動聯系項目負責人,指派服務專員,一對一進行批前輔導,實行一企一檔,逐一壓實責任,為項目提供全程免費幫辦代辦服務。與“四區八園”建立了項目審批服務雙向溝通機制、聯動服務機制和互動協調機制3個機制,指定“審批服務專員”“審批服務管家”,為項目提供從備案立項到工程規劃許可、施工許可、竣工驗收全過程、不間斷咨詢指導和幫辦代辦服務。目前,已走訪園區并共同研究了60余個項目的審批手續辦理情況,為36個項目建立了審批服務檔案。
不斷優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流程,將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審批分為16個關鍵節點,其中10個節點在土地成交前完成,6個節點土地成交后并行辦理,15個申請材料各窗口通過共享取得,不用申請人提交。工程建設項目辦理形成了服務事項“一張表”,申請材料“一本通”,辦理流程“一張圖”,關鍵節點“一張清單”。將工程建設項目按投資主體、項目性質、土地性質等劃分為8類,分別制作審批服務流程圖,為項目提供從“拿地即開工”到“驗收即辦證”的一站式閉環審批服務。
舉辦“園區發展開講啦”主題講堂行政審批專場,相關審批科室同與會單位采取“面對面建群”的形式建立了問題即時解決平臺,方便溝通交流、隨時解答問題。目前,1天內完成不動產登記核發和施工許可證核發已經成為工作常態,讓企業和辦事群眾充分享受到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