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藝術基金2022年度傳播交流推廣項目、南京市京劇團出品、李卓群工作室作品——京劇《鑒證》將于9月20-21日在青島永安大劇院上演。這部京劇顛覆了以往的傳統京劇模式,從“清光緒帝暴死懸案”入手,以懸疑的風格、現代的手法、西洋配樂加上考究的服裝道具,為觀眾呈現了一出蕩氣回腸的宮廷史詩。該劇自2020年演出以來獲得市場和觀眾的高度認可,2022年劇組原班人馬啟動全國巡演,為新編戲曲作品展現了標桿級的示范。

深宮懸疑搬上京劇舞臺
1908年,光緒帝駕崩于慈禧太后死亡前一天,他的暴斃也成為一個引發百年爭議的懸案。“清光緒帝死因研究課題組”聯合歷史學、物理學、法醫學、刑偵學等多學科研究工作者,于2017年發布《清光緒帝死因鑒證》,揭開這一謎題。京劇《鑒證》從“清光緒帝死于砒霜中毒”這一史學研究成果說起,講述光緒帝在死前十天里,與歷史傳聞中有投毒嫌疑的慈禧太后、隆裕皇后、袁世凱、李蓮英的最后接觸,以及同珍妃的愛情。
京劇《鑒證》臺前幕后“大咖云集”,可謂為當代小劇場戲曲的“最強陣容”:小劇場戲曲的領軍人物李卓群擔當編劇、導演;當代著名作曲家謝振強、戲曲界造型“圣手”藍玲重磅加盟劇組;還有青年作曲家韓光、青年戲曲造型設計張穎、青年舞美設計任思遠、優秀戲曲技導張旭冉、旅美青年舞蹈家趙璽等業界知名的青年創作者傾情加盟創作團隊;更有當紅京劇偶像馬博通、“梅花獎”實力戲骨范樂新、小劇場戲曲“一姐”索明芳領銜主演,張訓菘、唐談等南京市京劇團優秀演出力量聯袂出演。作為史上首部以史學前沿課題為題材創作的戲曲作品,《鑒證》將藝術價值與史料價值完美統一,李卓群導演參閱了三百余萬字的史料打磨劇本,多次前往清西陵、故宮博物院、頤和園等歷史古跡采風;創排期間,李卓群導演和主創、演員們做了大量的案頭功課,不斷打磨和雕琢演繹方式,只為在舞臺上呈現血有肉、立體多面的人物形象,避免“臉譜化”“扁平化”的演繹;舞臺上通過舞臺表演與文獻實證交疊的線性敘述,逐層揭示光緒之死的真相。
王牌陣容激活京劇魅力
京劇近年來銳意革新,涌現了一批富有新意的作品。《鑒證》這部大戲從制作的各個方面都做到精益求精。以服裝為例,全劇六大角色的十套造型,藍玲團隊悉心繡制了六個月,還原清宮工藝,重工手繡服裝,手工定制飾物,藍玲、張穎兩位服裝造型設計全程親自監制,為達完美,不惜工本,反復調整。
該劇的音樂也讓人驚艷,在純正京劇音樂的基礎上,有機融入了西洋音樂元素,并將浪漫派作曲家艾爾加《愛的禮贊》作為全劇音樂主題的原型,營造古典、醇厚且不失浪漫的音樂氛圍。同時,京劇《鑒證》音樂制作上不惜成本,邀請國際首席愛樂樂團、著名笛簫演奏家丁曉逵、著名大提琴演奏家張平等“國手級”音樂家演繹劇中音樂,還特別使用了一把制作于1743年,出自提琴制作大師朱塞佩·瓜奈利之手、價值過千萬美元的小提琴為本次音樂的小提琴部分進行音樂錄制,作為唯一經歷過劇中時代的“見證者”,還原屬于清朝的音色。
青島具有深厚的京劇氛圍,然而《鑒證》這種明星級制作難得一見。該劇在保證高水準的演出呈現同時,也延續了李卓群團隊一貫的“明星制”宣發模式,力邀國內頂尖視覺團隊與一線明星攝影師加盟。自定檔開票以來,劇組陸續在各社交媒體平臺發布了主視覺、“背影版”“仰望版”“造型版”“七夕特別版”“肖像版”等多套精美的海報,還邀請了操刀國內眾多高奢品牌廣告片的制作團隊拍攝了兼具藝術感和科技感的先導片,讓觀眾如同看電影般看京劇,感受國粹被現代藝術家激活后的魅力。(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米荊玉)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