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詩人路易·阿拉貢說,詩歌是人類存在的唯一實證。對于詩人紀宇而言,詩歌則更是歷史瞬間的銘記者與頌揚者。昨晚,得知青島三天核酸檢測突破800萬次的消息,懷著對這座城市的一份熱愛與自豪,剛剛在小區的廣場上與鄰里們一起親歷了檢測過程的紀宇,再也無法平息創作的激情,再度提起筆,詩以志之。
昨天中午,在紫荊花廣場上,排隊近兩個小時的紀宇,見證了周遭居民鄰里進行核酸檢測的熱情和耐心,現場醫務工作者的干練,整體檢測部署的井然有序,都給他帶來無以言表的震撼。今天,他告訴記者,這次青島在世界面前樹立了一個標桿,五天檢測突破1000萬人,這就是青島的速度,一項絕無僅有的歷史記錄,值得永久銘記!
2020新冠疫情期間,詩人也在記錄,從未沉寂。他執一把長詩短句,記錄這場非常時期的特殊戰斗,將對舉國齊心眾志成城的抗疫深思匯于詩文。而這一次,詩人的詩句中則更加直白地溢滿了身為一個青島人的驕傲,青島人眾志成城,創造了讓西方發達國家為之瞠目的效率和速度,在紀宇看來,這份速度所彰顯的正是每一位自覺參與其中的青島人的覺悟,和這座城市全民共同營造的城市溫度。
紀宇說,“這一次,青島人民同心協力,化解危機。檢測的結果我們大家都很欣慰。相信很快,青島就會走出危情的陰影,這座城市如此有幸,擁有這樣的市民百姓,而我也是其中一員。”
青島速度,為新冠檢測立標
——五天檢測1100萬,青島向世界報告
紀宇
我愛我歌生其土的大青島,
愛她的氣爽,愛她的秋高;
我愛我魚生其海的大青島,
愛她的早潮,
愛她的晚濤。
平平靜靜時,
沒什么感覺,
危機來時情勢已迫上眉梢:
青島某醫院發現新冠病毒,
如火聚起,立即拉響警報!
病毒和一家醫院高度關聯,
這醫院收治境外輸入病號;
因什么感染,正火速排查,
密切接觸者,已立即尋找。
六人確診六人無癥狀感染,
一個出租司機曾四下奔跑。
找,必須找到,刻不容緩,
五十余名乘客已全部找到。
十二人陽性,看似不多,
十二人毀一座城不是玩笑。
領導部門掂量斤兩輕重,
全城核酸檢測一個不能少。
一旦決定了,立即執行,
互聯網百科新增一個詞條:
青島九百萬人全部受檢,
強制非自愿,海底針撈。
我想要為此事寫一首詩,
記下這事件留一點史料。
我知道這詩肯定寫不好,
可我明白這詩絕不能少。
中國抗擊疫情是首史詩,
這是橫出的一根梅花枝條。
青島在全局中應算配角,
此番被國內外矚目觀瞧!
三天三百萬,九百萬五天指標,
這動員力能讓地動山搖!
可誰也沒覺得有什么反常,
工作學習間暇張口一挑。
只是苦了累了那些醫生,
動作一絲不茍不差分毫。
從天沒亮干到午夜時分,
一個接一個像接力賽跑。
看她們像穿著征衣戰袍,
登記,依序在喉頭蘸攪;
我卻聯想到拆卸雷管,
避免何時無癥狀引爆。
站在排隊等候的隊伍中,
一支無韻歌在心頭繚繞:
我感到忐忑為家鄉擔憂,
若檢測多陽該如何是好……
當然不是青島自己行動,
外省市援軍已陸續駕到。
一個市對應青島一個區,
人多處再分流壓力變小。
太陽累了,早早下山回家,
月亮累了,在云縫里觀瞧。
電燈亮著,責任燃燒,
電筒亮著,愛心聚焦。
各區有條不紊排隊采樣,
青島鎮定有序不分老少;
大中小學生在校內檢測,
有無戶口拿身份證就好。
沒有人喧嘩,心情平靜,
有人看手機,進展播報。
十二點,散吧,明早再來,
醫生說不急,人已退潮。
天保青島,愛佑青島,
結果出來時,桂花香飄:
七百多萬人未測出一例,
剩下三百萬預期良好。
青島為抗疫曾立過功,
為她的執行力投上一票。
我驕傲,以此詩向全國通報,
青島速度,為新冠檢測立標!
2020年10月15日
紀宇簡介:
原名蘇積玉,筆名紀宇。男,1948年生。1967年畢業于青島九中、高中,1966年開始發表詩作,《風流歌》《’97詩韻》《20世紀詩典》等長詩短吟、散文、報告文學、傳記文學、詩論等已逾1000萬字,出書30余部;曾獲全國自學成才獎、全國文化系統先進工作者、山東省十佳、省、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等稱號,終身領取國務院特殊津貼。曾任山東省作協副主席、青島市文聯主席,現任紀宇藝術館館長。
作者 | 觀象君 編輯 | 疾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