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過一群年過六旬的老人用純正的俄語演唱俄羅斯歌曲嗎?你見過用新鮮的魚制作魚拓畫嗎?你欣賞過沙雕的制作過程嗎……在前不久舉行的青島第29屆沙灘節上,一群快樂的老人們讓記者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高祀寬
白樺林合唱團指揮唱歌養生樂天派
“白樺林合唱團”在青島眾多合唱團里小有名氣,它的出名不僅僅是因為拿過眾多大獎,還因為這個合唱團專門用俄語演唱俄羅斯歌曲,而合唱團的成員都是一些年過60的退休老人,其中年齡最大的已經80歲。今年72歲的高祀寬就是這個合唱團的“掌門人”。
“白樺林合唱團是2004年成立的,當時我們幾個喜歡唱俄羅斯歌曲的人經常在音樂廣場附近小聚唱歌,其中有幾個人是上世紀50年代的大學生,在大學里學得就是俄語,對俄羅斯電影和歌曲都很喜歡,大家合計著干脆成立個合唱團吧,我雖然不是學俄語的,但我年輕的時候英語學得挺好,而且兒子也在俄羅斯留學,學習俄語歌曲也不太費力。 ”高祀寬告訴記者,合唱團最初成立的時候只有10個人,《喀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海港之夜》這些經典歌曲他們經常傳唱,每次在廣場上排練演唱,總能吸引很多市民駐足聆聽。漸漸地,合唱團發展到100多人,目前經常參加活動的有60多人?!耙驗橐枚碚Z演唱,我們這個合唱團門檻比較高,所以很多人唱著唱著就打了退堂鼓,有時候一首新歌要排練一年的時間,雖然我在歌詞上都標注了發音,但對個別合唱團成員來說用俄語演唱還是很難的。 ”
2013年,身為合唱團指揮的高祀寬帶領著合唱團到深圳參加全國范圍的比賽,獲得聲樂組第一名。說起那次參賽,高祀寬一臉的自豪。隨著 “白樺林合唱團”知名度的增加,他們的演出機會也越來越多。有一次,俄羅斯代表團來青島訪問,“白樺林合唱團”受邀在答謝晚宴上演唱,俄方代表團成員激動得紛紛站起來鼓掌。 “渾身音樂細胞”的高祀寬退休前一直從事技術工作,“我比較喜歡聽音樂,但不會唱,剛退休的時候每天就是在家睡大覺,愛人就拉著我出去溜達,聽到別人唱歌我就跟著哼唱,漸漸地也就喜歡上了唱歌。 ”高祀寬告訴記者疫情期間,他組織大家在家上網課,“唱歌對老年人的身體很有好處,我們現在是文化養生,只要身體允許我就一直唱下去。 ”
劉輝
用鮮魚制作魚拓畫退休生活忙中有趣
今年61歲的劉輝,退休后的生活一直很忙,除了每天打理她的農家小院,種菜、趕海外,劉輝還喜歡游泳、打太極拳,她既是青島市作家協會的會員,又是市釣魚協會的裁判員。劉輝的另一大愛好是畫畫,不過,她畫畫用的不只是毛筆,還用到一條條形態各異的活魚。在前不久舉行的沙灘節上,劉輝制作的魚拓畫讓人眼前一亮。
碑拓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并不陌生,但魚拓畫知道的人并不多。劉輝告訴記者,看似簡單的魚拓畫制作工藝還是很復雜的。首先要選體型好、姿態優美的魚,“有時候是選剛釣上來的魚,大多時候是從市場上買回來的魚,孩子知道我的愛好,經常幫我從市場上挑選品種好的魚用來作畫。 ”劉輝告訴記者,做魚拓畫要把魚反復清洗干凈,魚身上不能有黏液,進行一定程度的晾曬加工處理后,在魚身上涂上丙烯顏料,顏料的涂抹和晾曬要掌握好度,顏色太深和太淺都會影響畫質。
在劉輝看來,制作好的魚拓畫畫面過于單調,她就在此基礎上加上中國畫元素,假山、水草點綴其中,讓整個畫面更為靈動和豐富。 “魚拓畫和工筆畫相比更為細致,可以將魚的鱗紋更加生動地呈現在紙上,因為是用真魚作畫,也賦予了畫作生命的氣息,這也是魚拓畫吸引我的魅力所在?!眲⑤x說,她第一次在朋友家看到墻上掛的魚拓畫就被吸引住了,為此,她到外地去找老師學習,現在她除了制作魚拓畫,還在研究水拓畫,從中體會創作的快樂?!艾F在退休有時間了,我就要把過去想干又沒有干的事都拾起來,這樣的生活才更充實更有趣。 ”
劉春弟
沙雕面塑樣樣精通實現自己兒時夢想
在第一海水浴場的沙灘上,一組名為“眾志成城”的沙雕作品吸引了眾人的目光。這幅沙雕作品的中央雕刻的是鐘南山院士的頭像,在鐘南山的背后是佩戴著防護面具的醫護人員……創作這幅沙雕作品的是今年65歲的劉春弟,他從早晨4點開始創作,僅用一上午的時間就完成了這幅沙雕作品。劉春弟告訴記者,制作沙雕所用的原材料就是水和沙子,看似簡單其實技術含量還是很高的,制作完成后他會在沙雕的表面輕輕噴一層海帶膠,這樣沙雕作品可以保存一兩天的時間。
劉春弟從小就喜歡玩泥巴,他用泥巴捏的小狗小貓,經常得到大人的夸獎。后來就業到工廠,他就自告奮勇辦廠里的黑板報。當時,20歲出頭的他業余時間報名上夜大,學習畫素描,一學就是6年。良好的繪畫功底為他以后的創作打下了基礎。這之后,劉春弟搞過園林雕塑、用水泥制作假山假樹,也搞過嶗山綠石雕刻。退休后,劉春弟有了更多的時間做他自己喜歡的事情,小時候經常玩的面塑,成了劉春弟新的挑戰。 “面塑的技法和其他雕塑的技法很不相同,面塑要在核桃大小的臉上雕刻出精致的五官,而且因為用料的不同,手感和制作工藝也相差很大,這對我都是個不小的挑戰,但我很享受這體驗的過程。 ”
劉偉偉
滿懷深情吟誦國學寫自傳感恩身邊人
今年65歲的劉偉偉,既是沙灘節的志愿服務者也是項目參與者。作為唯一一名非專業選手,她和眾多播音大咖一起朗誦了《迎著明天的朝霞》。人生能有高考的經歷是幸福的,而對連小學都沒讀完的劉偉偉來說還是幸運的,她驕傲自己是恢復高考的第一批歷史見證者。那是1978年春節的假期,劉偉偉從單位回到二姐家,二姐說了讓她報名參加高考的事情,“我當時驚訝的半天沒說出話來。 ”二姐從抽屜里拿出一摞厚厚的試卷,那是她用圓珠筆謄寫的數學、語文各科模擬試卷,另外還有一摞課本、本子和鉛筆盒。
劉偉偉感覺自己離夢想越來越近了,但最終她沒能通過高考,這讓劉偉偉感到很失望,二姐對她說:“學過的知識永遠不會白費,這么難得的經歷非常寶貴!它不僅讓你嘗試了高考,也會讓你在日后的工作學習中增加自信!”劉偉偉告訴記者,她后來想想的確如此,“有了這樣一次考試的歷練,后來不管是夜校考試,還是單位里的專業考試,我的成績都不錯?!眲ジ嬖V記者,退休后她除了參加合唱團、國學吟誦班、社區志愿者,她的自傳體小說已經寫了8年近40萬字,“從小到大,我一直被周圍的人關心愛護著,我要把自己經歷的點滴感動記錄下來,感謝那些幫助關心過我的人……”(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宋振濤)
家有一老重陽節“征集令”
時至深秋,重陽節的腳步近了。重陽節又稱重九節。從1989年開始,重陽節也被定為“老人節”。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歲月染白了他們的頭發,卻絲毫沒有減少他們對我們的愛。您家里有沒有可親可愛可敬老人?您是否經常陪伴在老人身邊,聽他們講那過去的故事?您是否被故事中的人和事所打動?
即日起,早報發起重陽節老人故事“征集令”,無論是感人的、新鮮的、勵志的、難忘的、獨特的人物故事都可以與大家分享。
線索征集電話:13370841069
我們的聯系方式
郵寄地址:嶗山區株洲路190號 青島日報報業集團青島早報《常青樹》欄目 收件人:宋振濤郵箱:qdzbjyzpzj@126.com 電話:13370841069 (微信同號)掃碼加入 早報《常青樹》俱樂部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