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2020年10月18日1版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訊 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從2014年的3901元增加到2019年的9867元,年均增長20.4%,510個貧弱村集體經營收入全部達到5萬元以上。10月17日是第七個國家扶貧日,記者從市扶貧協作辦獲悉,我市正鞏固成果,提升品質,堅決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2014年,青島市精準識別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8535戶、63887人、省級貧困村200個、市級經濟薄弱村310個、經濟薄弱鎮10個。通過實施“一鎮一規、一村一策、一戶一案”,產業帶動一批、教育脫貧一批、健康扶貧一批、就業上崗一批、金融助力一批、兜底保障一批,我市脫貧攻堅取得顯著成效。2016年底,貧困戶全部脫貧;2017年底,貧困村全部摘帽;2018年底,經濟薄弱鎮全部出列。2018年開始,我市脫貧攻堅進入鞏固提升階段。
我市始終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據介紹,我市累計投入財政資金11.7億元,建成鎮級項目181個,村級項目657個,補助戶項目3900戶,累計收益15512萬元,向貧弱村分配收益12295萬元,向貧困人口分配收益3217萬元,受益貧困人口1.73萬戶、3.02萬人。
脫貧攻堅過程中,我市實施貧弱村摘帽和貧困戶脫貧退出兩個“一本清”,建立動態管理、即時幫扶機制,疫情期間新增公益崗位1835個,納入即時幫扶44戶、90人。在全省率先引入市場化機制,實施精準防貧減貧綜合保險,兜牢返貧和新致貧的堅固底線。創設“扶貧農創體”,在全省率先以鎮街為單位集中實施產業扶貧項目,為推動鄉村產業轉型升級蹚出了新路徑。此外,探索長效經驗,在平度市和萊西市率先開展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試點,為全省接續推進脫貧攻堅進行了有益探索。
與此同時,青島與安順市、隴南市、菏澤市攜手書寫脫貧攻堅新篇章,共同描繪小康夢的同心圓。今年以來面對疫情,青島新吸納協作地貧困人口到青就業人數是去年同期的3倍多,設立扶貧產品銷售專區29個、消費扶貧專館42家、消費扶貧專柜19個,聯合對口協作的8地市舉辦首屆“特色產品消費扶貧展銷會”。產業合作上,今年新簽約項目49個,新增實際到位資金12.71億元,培育了隴南“麻辣兔”和安順“榕昕牧業”“紅星辣椒”等特色產業模式。(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 凱)
責任編輯:陳海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