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京10月18日電 電子競技近年來發展勢頭很快,如何讓電競“破圈”,已經成了不少電競從業者開始思考的命題。記者近日專訪了涉足電競業近15年的先知電競創始人劉浩博,一手策劃了QQ名人賽的他認為,電競的整個產業鏈還遠沒有成熟,而電競需要擺脫“電競=游戲”的固有形象,就更需要整個行業的“破圈”,希望未來電競產業能有像機器人、無人機等科技含量更高的內容納入,也希望更多年輕人能成為整個產業鏈的從業者,而不是走“職業選手”這根獨木橋。
走進先知電競的辦公區,劉浩博的辦公桌就錯雜在員工之中。這位2006年就進了“游戲圈”的“老”電競人,如今和一群“90后”“95后”做著最新潮的事兒——剛落幕不久的QQ名人賽,就是他一手策劃的。這個比賽不同于其他電競賽事,“名人”的參與,讓比賽迅速“出圈”,娛樂明星、體育明星的粉絲們紛至沓來,電競文化和“飯圈文化”前所未有的交織碰撞,帶來了當下資本最愛的東西——巨大的流量。
說到這個賽事,劉浩博的定位很明確,“從今年第二季開始,我們更想做成這樣一個賽事——如果明星想在電競里破圈,那就來名人賽。慢慢就不再是一個完全請人來的平臺,而是一個具有電競屬性的、明星參與和互動的平臺。”他說,“目前看市場還是認可的,第一已經有明星主動要來參與,第二我們的話題量超過了電競職業聯賽。”
做一個區別于職業聯賽、高校聯賽、城市聯賽的電競比賽,這是劉浩博的初衷:“我希望比賽能夠更多元化、更開放一些。這是我覺得整個電競行業需要去具備的一個目前的行業形態。我們今年還引入了主播賽,一方面他們也是圈內自帶流量的,另一方面他們的水平都比較高,保證了我的賽事仍然是一個高水平賽事,而不是一檔綜藝節目。”
在劉浩博眼中,電競產業的“池子”很大,但產業鏈還遠沒有成熟。他說:“首先就說硬件產業,現在國內電競硬件設備沒有一家特別大的,還有很大的整合空間;第二教育產業只是部分高校開設了專業,但沒有比較大的培訓機構,而且現在電競教育也還處于魚龍混雜的階段,從更高層面看也沒有形成統一的格局;第三就是內容,我覺得電競未來一定不局限于游戲本身,像機器人、無人機,這種比賽里面有編程的內容,有一些科技含量,未來都有可能會成為電子體育的一部分,我更希望看到,電競里不止有游戲,還有青少年關注的一些前沿的東西在里面,這個也會讓家長和大眾覺得更健康。”
說到電競,就不會不說到“電競=游戲”的固有形象,這也是眾多家長對電競持保留甚至反對態度的一個重要原因。劉浩博坦言他不支持青少年過早涉足電競,“小孩子很多都有這個階段,一門心思想打職業,也算理想,但我的態度是盡量不要讓孩子走這條路,還是要讓孩子正常接觸社會,去學習。希望更多孩子把電競作為一個興趣愛好,而不是作為職業目標,真到了一定年齡,比如上了大學以后,覺得有這個天賦,想從事這一行業,那沒問題。我覺得你真的喜歡,可以念完書之后去做一個電競產業的從業者,或者為這個行業做點事兒,都挺好的。”(新華社記者 王恒志)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