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為一座城市“量身定制”新時代改革總綱領,這還是第一次。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
10月1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自然資源部、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以及廣東省有關負責人,介紹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扎實推動深圳綜合改革試點落地見效有關情況,為深圳“站臺”。發布會上,還正式發布了首批40條授權事項,給了再出發的深圳一個“超級大禮包”。

興辦經濟特區,是黨和國家為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行的偉大創舉。深圳是中國的深圳,“深圳精神”“深圳經驗”“深圳路徑”惠及中國每一個城市,深圳再出發的每一步也應該是其他城市關注的。
青島主動對標“學霸”,把“學深圳、趕深圳”作為激勵廣大干部群眾干事創業、推動城市向更高處攀登的階梯,對過去的“深圳經驗”的學習正在往深里走,如今,更應該密切關注深圳接下來的每一步,跟緊,跟上。
1、超級大禮包含金量很高
提到深圳,很多人自然會提到改革開放,因為改革開放是深圳這座城市的基因,也是深圳經濟發展最大的推動力。深圳是改革開放以后黨和人民一手締造的嶄新城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一張白紙上的精彩演繹。過去40年,深圳從一座落后的邊陲小鎮發展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化大都市,創造了世界發展史上的奇跡。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寧吉喆在發布會上表示,黨中央決定以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為契機,支持深圳實施綜合改革試點,以清單批量授權方式,賦予深圳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更多自主權,強調“要著眼于解決高質量發展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著眼于建設更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需要,多策劃戰略戰役性改革,多推動創造型、引領性改革”,這為深圳經濟特區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進改革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也為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綜合改革試點提供了根本遵循。
“首批授權的40個事項中,有20多項需要修訂現行法律法規,這次綜合改革方案的含金量是很高的,支持力度、探索空間都是前所未有的,當然改革的使命責任也是前所未有的。不僅要求我們先行先試,更要求我們先行示范、系統集成,必將推動深圳改革開放事業再上新臺階。”深圳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如桂在發布會上這樣評價。
深圳此番綜合改革試點可以說史無前例:一是黨中央首次為一座城市量身訂做了新時代的改革總綱領;二是首次采取“實施方案+授權清單”滾動推進的全新方式授權改革;三是首次以清單批量授權方式賦予地方在重要領域和關鍵改革環節上有更多的自主權。
有著過去40年的驚人表現,我們絲毫不懷疑深圳能夠再創奇跡。陳如桂表示,深圳將謀劃推出一批戰略戰役性改革和創造型引領型改革,努力通過改革破解高質量發展中的各種問題,為全國的改革發展提供示范,努力推出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經驗,推出更多有影響力的制度成果,體現深圳先行示范的擔當作為和發展貢獻。
特區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深圳是青島學趕的目標。深圳的角色和地位是任何城市學不來的,但深圳改革開放的膽識與智慧可以學,應該學。
在過去的40年間,青島走得快是因為改革開放,速度慢了也是因為改革開放。去年以來,青島發起了多個領域的改革,頂層設計好了,但進展還不夠快,成效還不夠明顯,這主要受制于主觀因素的制約,想透了,也說清了,缺的就是干實,路數打法都形成了,關鍵是用足用好。
2、新發展格局,深圳這樣“融”

在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過程中,深圳的角色很關鍵。
深圳是改革開放的最前沿,是我國重要的經濟中心、金融中心、創新中心、交通樞紐、外貿大市、工業大市。去年,深圳的進出口總額超過4300億美元,占全國的10%,占廣東省的40%左右。深圳有很好的外貿基礎設施,包括空港、海港,還有各類聯通國內外的基礎設施,在構建新發展格局方面有很好的條件和基礎。
“接下來,深圳將積極發揮開放先行的優勢,充分發揮聯通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重要交匯點的優勢,不斷暢通產業循環、市場循環、經濟社會循環,努力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深圳的擔當作為。”陳如桂說。
深圳的發力點主要有三個——
一是積極拓展國內國際大市場,增強暢通國內大循環和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功能;
二是發揮深圳在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引擎作用,攜手建設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進一步帶動暢通大灣區、珠三角的內部循環;
三是搶抓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加大科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堅持發展和安全并重并舉,不斷增強產業鏈、創新鏈的韌性和安全。
深圳的“融”入新發展格局的做法,緊扣國家戰略,又立足自身實際,可行性很強,值得青島借鑒。青島既是內外循環的“雙節點”城市,又是國內南北、東西大循環的“雙節點”城市,理應在服務新發展格局中扮演重要角色,實現更大作為。
作為外向型經濟發達的城市,青島在國際市場存在感很強;作為山東對外開放的橋頭堡、黃河流域九省區的經濟出??冢鄭u有著廣闊的腹地和國內市場。有著3200萬人口、3萬億經濟總量的膠東經濟圈,最有可能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
如果能發揮好這些獨特優勢,并加強與深圳的互動與合作,青島在融入、服務新發展格局中必能實現更大作為,為城市躍遷提供更多可能。
3、“創新牌”怎么打

科技創新是植根于深圳這座城市的強大基因。
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大會上明確指出,“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是深圳40年發展的寶貴經驗之一。事實上,深圳40年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創新創業史”。在40年的發展過程中深圳從一個小漁村變為國際化大都市,科技創新是一個關鍵要素。
深圳科技創新能力強。2019年深圳全社會研發投入經費達到1328億元,占GDP的比重達到4.9%,這個數據在全國居于前列,在發達經濟體國家中也是處于前列的。深圳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突出。去年深圳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7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超過5萬家,還培育了華為、大疆、騰訊等一批世界級的創新型企業。深圳高新技術蓬勃發展。去年深圳高新技術實現產值2.6萬億,增加值9200多億,占GDP的比重超過34%,成為第一支柱產業和深圳主要經濟增長點。
對青島來說,今天與深圳的差距,很大程度就是科技創新的差距??梢灶A見的是,科技創新仍將成為深圳綜合改革試點的重要支撐。深圳實現這一支撐的路徑,也是青島城市發展破題的路徑。
作為國家首批創新型城市,深圳將向更高目標邁進——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創意之都。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透露,前不久,科技部與深圳市一起制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科技創新行動方案》,支持深圳加快建設一批重大創新平臺,主要是做到“三個一流”,要建設一流的創新環境、集聚一流創新資源、吸引一流創新人才,讓深圳創新型城市建設走在世界前列。
要學趕深圳,很重要一個方面就是要學趕深圳的創新能力建設的路數和打法。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多次指出,一個城市,經濟體量再大,制造業規模再大,沒有科技引領能力,也成不了一流城市。去年以來,青島奮起直追,發起科技引領城建設攻勢,全社會的創新活力和創造潛能正在被激發,應當以深圳為標桿,乘勢而上,將創新之路越走越寬,不斷增強城市發展“第一動力”。
4、“在政務服務上,凡是深圳能做到的,青島都要做到!”

一個城市的營商環境是綜合競爭力的主要指標之一。
可以說,深圳的成功與營商環境密不可分。一直以來,深圳將優化營商環境改革作為“一號改革工程”來抓,先后出臺了“營商環境改革20條”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快建設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實驗區。
一流營商環境好比是肥沃的土壤,大批市場主體才能生長壯大。目前深圳有350多萬戶商事主體,有210多萬戶企業,商事主體數量、創業密度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
再出發的深圳,把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作為一項重點任務。陳如桂表示,“到明年底,參照世界銀行評估體系,深圳的營商環境要達到全球經濟體第20名左右的水平,到2025年要接近全球先進城市的水平,努力把深圳打造成為全球創新創業和投資發展的最佳首選地。”
陳如桂說,在市場化方面,深圳將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進一步完善公平開放的市場環境,制定放寬市場準入特別措施清單,進一步放寬前沿技術領域的外商投資準入限制,進一步激發市場的主體活力;
在法治化方面,深圳將推進改革與法治雙輪驅動,將用足用好經濟特區立法權,推動立法與改革相互銜接,加強在人工智能、無人駕駛、大數據、生物醫藥等新興領域的立法探索,支持新經濟、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
學習深圳的政務服務環境,是“學深圳、趕深圳”的核心內容之一,青島提出,“在政務服務上,凡是深圳能做到的,青島都要做到!”
青島把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專業化、開放型、服務型、效率型“三化三型”政府作為努力方向,致力于打造一種讓企業家感到舒服的政務服務環境。青島的努力正在收到成效。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電子政務研究中心發布了《省級政府和重點城市網上政務服務能力(政務服務“好差評”)調查評估報告(2020)》。青島網上政務服務能力總體指數“非常高”,在全國32個重點城市中排名第5位,比上年排名(第7位)上升了兩個位次。
但與深圳相比,青島政務服務環境還有不小的提升空間,此番深圳又瞄準了新的目標,開啟了新的征程,青島必須加速學趕,才能跟得上。
標桿越立越高,青島必須放大坐標找不足,提高標準找差距,及時提高“學深圳、趕深圳”的目標,加大學趕的力度,否則,標兵只會漸行漸遠。
作者 | 觀象君 編輯 | 長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