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中國將成為全球唯一一個經濟維持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國際基金組織(IMF)的預測正在成為現實。
中國國家統計局10月19日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再次延續強勁復蘇態勢,今年三季度(按年率計)GDP增長錄得4.9%。中國前三季度GDP達到722786億元,經濟總體增長正式由負轉正至0.7%(按可比價格算)。

除了經濟總量增速轉正,今年前三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0.8%,貨物進出口總額增長0.7%,居民人均實際可支配收入增長0.6%,均實現年內首次轉正。三季度當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0.9%,季度增速年內首次轉正。
放眼全球,雖然多數國家的經濟出現向好跡象,但目前為止,三季度經濟總量增速轉正的國家并不多,前三季度正增長的國家更寥寥無幾,全球經濟陷入衰退已是不爭事實。
從主要指標的變動趨勢看,我國的疫情防控和經濟復蘇確實走在了全球前列,出口、投資、消費“三駕馬車”不斷提速,為全局性的、可持續的經濟復蘇提供了重要支撐,同時也彰顯出,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旺盛的活力。
1、全局性、可持續復蘇

中國經濟呈現出全局性、可持續復蘇的態勢。
數據顯示,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72278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0.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長3.2%,三季度增長4.9%。分產業看,三次產業增加值全面回升,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2.3%,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0.9%,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0.4%,全部為正值。
主要經濟指標的同比增速均實現了由負轉正,包括: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0.8%,貨物進出口總額增長0.7%,全國居民人均實際可支配收入增長0.6%。從當季來看,還有兩項指標由負轉正,一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當季增長0.9%,二季度是下降3.9%;二是貨物進出口總額當季增長7.5%,二季度為下降0.2%。
今天中國經濟數據出爐,驚艷全球。由負轉正到底有多可貴?
從上半年的成績來看,GDP降得少的國家就是“優等生了”。GDP總量位居第一的美國,上半年實現10.5萬億美元,同比實際下降4.6%,其中第二季度的GDP暴跌32.9%,是過去兩個世紀以來美國所遭遇的最嚴重的經濟衰退。
日本今年上半年的GDP總量達到了2.4萬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5.8%。
去年印度超越了英國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然而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經濟出現了暴跌,GDP同比下降了10%,錄得建國以來的最差紀錄。
英國雖然再度反超印度,但經濟也遭受了沖擊,其GDP實際下降了12.6%。
相比之下,中國上半年同比實際下降1.6%,雖為負增長,但已是上半年全球主要經濟中經濟增速的最好水平,表現穩超老牌發達國家和新興國家。下半年開始,中國經濟復蘇繼續進入快車道。在全球經濟一片衰退聲中,中國經濟增速由負轉正領跑全球。
2、訂單轉移出口增長

中國經濟復蘇,背后主要有“三駕馬車”在支撐。七八月份“三駕馬車”持續快速回暖,供需兩端同步復蘇,改革紅利和政策作用全面釋放。
海關總署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規模高達23.12萬億元,同比增長0.7%。其中,出口達到12.71萬億元,增長1.8%,進一步促進了我國經濟的增長。從4月份開始,出口連續6個月正增長,表現超出市場普遍預期。
“我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生產端率先恢復,有效彌補了全球因疫情沖擊造成的供給缺口,部分企業出口訂單增加,也支撐我們出口的持續增長。”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分析說。
紡織服裝業是出口逆勢增長的代表行業之一。
染整專業wiki網站染整百科的消息顯示:近幾個月以來,印度多家大型出口型紡織企業因疫情無法保證正常交貨,多個本來在印度生產的訂單轉移到我國生產,其中毛巾、床單等產品訂單量較大。
來自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為2157.8億美元,同比增長9.4%,出口增速較上半年提高6.2個百分點。海關總署表示,下半年以來,服裝出口形勢持續好轉,9月份服裝出口額為152.3億美元,同比增長6.5%,連續兩個月保持正增長態勢。當前,我國紡織業較為穩定的產業鏈供應鏈也正在吸引部分海外訂單回流。
3、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由負轉正

在經濟復蘇的過程中,投資的拉動作用非常明顯。
受益于我國推出的一系列系統性穩外資政策,今年我國吸收外資情況好于預期。數據顯示,9月當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990.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5.1%(折合142.5億美元,同比增長23.7%),連續6個月實現同比增長。從季度情況看,三季度全國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20.4%,增速明顯高于一季度的-10.8%和二季度的8.4%。
外資對中國的投資信心穩中有升,國內的投資信心也呈現持續好轉。
受疫情影響,年初時固定資產投資曾跌至低點。但是,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固定資產投資逐步發力,并最終迎來由負轉正的關鍵點。
前三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436530億元,同比增長0.8%,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上半年為下降3.1%。
轉正之下,再來看兩個關鍵的數據:一個是基礎設施投資數據,另一個就是制造業投資數據。基礎設施投資增長0.2%,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制造業投資下降6.5%。雖然依然下降,但降幅比上半年收窄5.2個百分點。
制造業在國民經濟中具有支柱作用,穩住制造業就等于穩住了經濟基本盤。加大對制造業的支持力度,還將是下階段促進經濟加速恢復的著力點。
4、市場龐大需求旺盛

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旺盛的國內需求是重要支撐。經濟復蘇階段,更要依仗國內需求。
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3324億元,同比下降7.2%,降幅比上半年收窄4.2個百分點;其中三季度增長0.9%,季度增速年內首次轉正。9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295億元,同比增長3.3%,增速比8月份加快2.8個百分點,連續2個月增長。
消費增速轉正的背后是中國龐大的市場、旺盛的需求以及堅定的消費信心。
今年8天的“超長黃金周”,中國人過出了年味兒,幾億人在“國內大循環”。期間,一條“中國防疫令美國媒體驚嘆”新聞沖上熱搜。國內十一旅游的旺盛,讓外媒和外國人感到驚嘆和印象深刻。
據商務部監測,10月1日至8日,全國零售和餐飲重點監測企業銷售額約1.6萬億元,日均銷售額比去年“十一”黃金周增長4.9%。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環境下,種種“報復性消費”點燃了國內旅游、餐飲、航空等多個市場,在黃金周消費的數據和場景背后,是日漸回歸正軌的生活,是經濟加快復蘇和回暖的腳步,顯示出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巨大的內需潛力,折射著中國經濟的活力和韌性。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說,“我國擁有包括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在內的14億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不斷升級的商品需求和日益多元化的服務需求將持續釋放,國內市場的總體規模將加速擴大,巨大的內需潛力將轉化為經濟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
5、中國或是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總體來看,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巨大沖擊和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中國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有力有效推動生產生活秩序恢復,前三季度經濟增速由負轉正,供需關系逐步改善,市場活力動力增強,就業民生較好保障,國民經濟延續穩定恢復態勢,社會大局保持穩定。
對于中國經濟如上的表現,國際國內早有預期。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日發布報告稱,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將萎縮4.4%,而中國經濟將增長1.9%,是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世界銀行近期也發布報告預測,今年中國經濟增速將達2%,比6月初預計的1%上調1個百分點,同時預計明年中國經濟將增長7.9%。
國際評級機構穆迪將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從1%上調至1.9%,同時預計明年中國經濟將增長7%左右。惠譽將中國2020年增長預期由1.2%上調至2.7%,同時預計明年中國經濟將增長7.7%。
從世界各大經濟機構和評級機構預測看,各方對疫情陰影下世界經濟走勢有所差異,但對中國經濟的判斷,具有普通的共識和確定性:全年實現正增長、增長率在2%左右,明年有望將反彈至7%以上……
中國經濟的強勁復蘇和明朗前景令世界矚目。外媒指出,由于中國經濟正迎來強勁復蘇,全球投資者紛紛再次加碼對中國的投資。可以預見,隨著外資繼續加速涌入中國,國內經濟復蘇步伐將進一步加快。
作者 | 觀象君 編輯 | 長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