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0月24日訊 近日,青島日報刊發《深夜健身房:“新零售”滿足“個性化”》一文,我市24小時健身房發展迅速,深夜健身漸成時尚的話題引發網友關注。

有網友對深夜健身心存疑慮,認為加班忙碌到深夜,再去健身鍛煉會加重身體負擔,影響睡眠質量。“一天之中最佳的鍛煉時間在上午,但不要因為不是上午就放棄鍛煉,深夜健身的效果依然好于不健身、不鍛煉。”市中心醫療集團康復科主任呂少萍提醒。

人們選擇深夜健身的原因有很多:有些人希望在下班后釋放一天緊張、壓抑的情緒;有的人是因為工作繁忙,白天沒時間鍛煉;還有些人對自己的身材不滿意,為了保護隱私,選擇在人少的深夜鍛煉。“這種追求健康的態度值得肯定,但深夜的確不是健身的最佳時間段。”呂少萍說,有研究顯示,深夜健身在減脂、塑身等方面的效果與日間健身不相上下,但從醫療與養生的角度上來看,中國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都不提倡深夜運動。
中國傳統醫學提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認為人體的陽氣是早上生發,中午最盛,晚上潛藏,因此最佳鍛煉時間是上午8點到10點。夜晚,人應該收斂陽氣,不要擾動筋骨,尤其不要高強度鍛煉。現代醫學同樣認為,人體的晝夜節律在調節運動、睡眠、代謝等諸多生理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深夜健身可能擾亂晝夜節律,導致人體激素分泌紊亂,抑制褪黑素產生,進而影響心血管、神經、免疫系統的活性。
“深夜雖然不是運動的最佳時間段,但其對人體的積極作用仍然好于不做運動。”呂少萍建議,深夜運動愛好者應該注意幾個方面。

首先,運動時間應該固定,應盡量在深夜11點之前結束,運動時間以1小時為宜,每周運動兩到三次,不是運動時間越長、運動頻率越高,運動的效果越好。

其次,選擇適宜的運動項目,盡量選擇瑜伽、普拉提等相對緩和的運動類型。深夜健身不能跟風,前幾次健身最好有專業人士指導,不要盲從健身App或者短視頻上的健身節目。
第三,運動強度不宜過大,剛開始健身的運動愛好者要循序漸進地提高運動強度,長時間處于自己最大的心率狀態是比較危險的。運動強度最好維持在運動時“能說話但不能唱歌”的中等水平。每次健身的前10分鐘應做好熱身,后10分鐘應做好放松。第二天如果渾身乏力,有惡心嘔吐等癥狀,就說明運動已經過量,應及時調整。

第四,運動前不宜空腹,盡量在晚飯后1小時或者1.5小時開始運動,如果無法做到,最起碼要喝一杯咖啡。運動后不宜大吃大喝,可以選擇泡澡、冥想等方式,讓身體盡快沉靜下來,得到充分休息。
第五,運動時注意及時補水,以淡鹽水為佳,以少量多次、小口補充為宜。糖尿病患者運動前應增加額外的碳水化合物攝入,運動時最好能有人陪伴,隨身攜帶方糖或甜果汁等,防止出現低血糖。
呂少萍特別提醒,健身愛好者如果深夜到無人值守的24小時健身房運動,最好結伴前往,如果一定要獨自前往,可以應用運動手環等設備做好生命體征檢測,一旦感覺不適,應第一時間打電話向親友求助。(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黃飛)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