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慶軍種植的西紅柿長勢良好。
劉樹森在大棚內查看辣椒的長勢。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對全國的“菜籃子”壽光來說,自己的菜籃子能裝上自己的菜,對蔬菜產業影響巨大,而前些年,壽光蔬菜長期被外國種子“卡脖子”。為打破國外壟斷局面,近年來,壽光開始加大種業自主研發,出現了不少種業龍頭企業。目前該市從事蔬菜育苗的單位發展到三百多家,種苗年繁育能力達17億株,讓壽光蔬菜真正實現了“壽光造”。
用上本地種苗 成本低了產量高了
19日上午10時許,記者來到壽光市古城街道西范村,走進村民范慶軍的西紅柿大棚,大大小小的西紅柿掛滿枝頭,長勢喜人。“這些西紅柿用的是咱壽光自主研發的種子——寶祿316號,其特點是有硬度,耐運輸,產量高,口感好,收益高。”范慶軍說。
范慶軍告訴記者,西紅柿苗每棵0.7元,一棵小苗能結4.5公斤西紅柿,按地頭價每公斤5.2元計算,一棵西紅柿可收入23.4元。他目前栽種了3100棵,一年兩茬,去掉成本,每年凈利潤可達10萬元。而種子的成本一年只有4000元左右。
今年61歲的范慶軍種植西紅柿已二十多年了。上世紀九十年代,壽光蔬菜剛剛起步時用的是國產種子,產量較低。后來,國外種子進駐壽光市場,種植戶使用后年收入比用國產種子高出1倍以上,于是紛紛搶購,國外種子價格也一路飆漲。短短幾年時間,幾乎壟斷了壽光西紅柿種子市場。
“買外國的種子,價格高,還要自己育苗,等結果時發現品質不好,這一茬就白種了。現在都是從咱壽光直接買苗,價格還便宜。”6年前,范慶軍開始嘗試使用壽光本地的西紅柿苗,發現其果品與外國品種相似,近幾年品種越來越好,長出的西紅柿產量高,耐運輸,價格也高,和他一樣的種植戶現在都選擇使用壽光種子。
研發試種種苗 可與外國種子媲美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然而2011年以前,壽光卻少有蔬菜屬于真正意義上的“壽光造”。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蔬菜種子研發領域世界排名前十的企業就紛紛進駐壽光,設立研發中心或示范農場,搶占種子市場。壽光市三木種苗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樹森曾做過多年的種苗代理商,他對此深有體會。
上午11時許,劉樹森正在辣椒新品種試驗基地里,查看辣椒長勢。記者看到,基地里的辣椒新品種繁多,包括已推向市場的歡樂、長松等成熟品種,也有尚未命名的新品種。“這些辣椒產量高,抗病毒,易栽培,推向市場后將給菜農帶來更大的經濟收入。”劉樹森說。
今年54歲的劉樹森,1989年從單位辭職,從事種子代理工作,主要代理國外種子。“1000粒種子約3.4克,一袋就賣到480元至560元。以壽光為例,每年需求在14萬袋左右。”外國公司經常坐地起價,這讓壽光菜農承受著巨大的成本壓力。為打破國外壟斷局面,劉樹森和團隊開始了一邊代理種子,一邊摸索搞研發、儲備種質資源的漫長歷程。
2009年,劉樹森和團隊自主研發的粉番茄、紅番茄、鮮食大辣椒等種苗,經反復實驗、試種,逐漸具備了高抗、高產等特點,可與外國種子相媲美。他將種苗以最低價賣給菜農,并承諾等結果后以不低于市場價的價格回購,慢慢打開了市場,讓“壽光人用上了壽光種子”。
“我們積累了十年時間,從2018年開始就和國外的所有代理中止了代理協議。”劉樹森和團隊自主研發的新品種陸續問世。當年賣五百多元一袋的外國西紅柿種子,他們自主研發的新品種賣到經銷商手中只要150元左右。
如今,劉樹森團隊已自主選育瓜菜新品種260個。“蔬菜種子產業競爭激烈,沒有一個品種能種萬年,因此必須不斷研發,讓更多菜農受益。”劉樹森說。
加大自主研發 打造中國蔬菜種業硅谷
近年來,壽光在各級農業農村部門的支持幫助下,蔬菜種業穩定、健康、持續發展。培育了壽光蔬菜種業集團、三木種苗、新世紀種苗、永盛農業、魯壽種業等5家種業龍頭企業,金百利、魯盛等29家濰坊市標準化種苗繁育基地,從事蔬菜育苗的單位發展到三百多家,種苗年繁育能力達到17億株,產值10億元。
目前,國產蔬菜種子在壽光市場的占有率已經達到70%以上,尤其是2019年兩家國字號研發平臺落戶壽光之后,帶動了該市育種研發能力的大幅提升。僅2020年,壽光就有71個品種被農業農村部擬授予新品種權。
2013年以來,壽光市連續舉辦了十一屆“中國(壽光)設施蔬菜品種展”,每屆展示品種三千多個,包括全國征集的番茄、辣椒、茄子、黃瓜、甜瓜、西葫蘆6大類設施蔬菜。今年,中國(壽光)國際蔬菜種業博覽會與第二十一屆中國(壽光)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在網上同期舉辦,展示405家科研機構的蔬菜新品種四千多個。壽光國產種子市場占有率逐年提高。
下一步,壽光市將圍繞國家現代蔬菜種業創新創業基地建設,以培育重點種子龍頭企業為核心,加大招院引所、招才引智力度,加強政策扶持,整合優勢資源,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構建以產業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基地為依托、產學研相結合、“育繁推一體化”的蔬菜種子產業體系。力爭培育具備影響力的“育繁推一體化”蔬菜種子企業,將壽光打造成中國蔬菜種業硅谷。(濰報全媒體記者 劉燕)
◎相關新聞
大灣區“菜籃子” 濰坊農品集中亮相
10月18日,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濰坊農品展示交易中心啟動暨合作項目簽約儀式在廣州市越秀區舉行。現場集中展示了三百多個濰坊名優特色果蔬產品。目前濰坊市已有66家農產品生產基地和企業通過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認證,數量居山東省第一位。
濰坊農品展示交易中心是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產品濰坊配送分中心在廣州設立的綜合性展示交易平臺,是“濰坊農品”和“壽光蔬菜”面向粵港澳大灣區和全球市場展示銷售的重要窗口。
濰坊農品展示交易中心的啟動運營,將為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山東原產地果蔬產品和一站式服務,并積極探索更為高效的市場化運作模式,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功能最全、服務最優、品質和便利化程度最高的濰坊農品展示交易集聚平臺。截至目前,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產品濰坊配送分中心共向大灣區城市銷售西紅柿、黃瓜、尖椒、茄子等19個品種蔬菜2.75萬噸,交易額達1.73億元。
啟動儀式上,壽光蔬菜產業集團與深圳寶能、深農集團等6家企業簽訂了成立合資公司、整合營銷渠道、共建保供穩供生產基地等框架協議,意向簽約總額達26億元。
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平臺自去年9月28日正式啟用,計劃用3年時間構建以廣州為樞紐的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及流通服務體系,為粵港澳大灣區市場提供更多更優的食用農產品。目前,全國已有23個省132個地級以上城市加入合作共建行列,7批962個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獲得認定,并在各地推進建設配送(分)中心,溯源登記近2640個農產品。(濰報全媒體記者 陳靜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