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0月20日訊 隨著霜降臨近,平度市“蟠桃大姜”再次迎來收獲。“蟠桃大姜”的主產地——平度市東閣街道北窩洛子、北臺、寨子、公沙、寶店、鄭家等村莊一望無際的大片姜田里,處處可見村民忙碌的身影。
“大姜喜水畏旱,但今年風調雨順,在灌溉方面省了很大一部分心、力,加上平時精心管理,每畝產量高達一萬一千多斤?!逼蕉葨|閣街道北窩洛子村村民王善高說。據悉,“蟠桃大姜”的種植對技術要求很高,超高的品質一大半來自水、肥。特別是水,夏季一個周左右就要澆一遍。而田間管理的好、壞,不僅影響到大姜的品質,還能夠直接影響到大姜的畝產,足足能夠差出數千斤。
“今年姜的價格極高,窖藏的姜前期高峰時候達八元、九元一斤,當前剛剛從地里收獲的新姜,出售也要3元多一斤。去掉灌溉、肥料、人工等投資,一畝地純收入要近三萬元呢。”王善高喜滋滋地對記者說。現年44歲的王善高種植蟠桃大姜已有20多年,每年都要種植十幾畝,通過種植蟠桃大姜早早奔上了小康。按照往年慣例,每年地里收獲的大姜,都并不是立即賣掉,而是將大姜儲存到地窖里,留待明年再賣。據悉,早在明末清初,平度原蟠桃鎮附近農民就有種植大姜記載,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經過當地農民的世代培育和提純復壯,逐漸形成一個適合當地生長的新品種——蟠桃大姜。而平度東閣街道轄區地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溫差較大,光照充足,降雨量適中,非常有利于蟠桃大姜的生長和養分的積累,是蟠桃大姜優良品質形成的重要因素。種植出的大姜塊大皮薄,絲少肉細,辣濃味美,同時又久放耐貯,兼食、藥雙重價值,聞名于世。2010年“蟠桃大姜”被列入了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還出口遠銷美國、歐洲、東南亞、中東等大小國家,名聲在外。雖然今年有疫情,但大姜出口絲毫沒有受到影響。
“北窩洛子村周邊的十幾個村莊,多年來種植大姜成風,村內四十歲左右的壯年姜農還去別的鄉鎮、街道,流轉土地進行種植。僅北窩洛子村,今年在外村流轉土地種植的大姜就要達五百多畝?!睎|閣街道農業服務中心負責人王開業介紹。據悉,每年蟠桃大姜都在霜降前后收獲,持續近20天。截至目前“蟠桃大姜”平度種植總面積已發展有5萬畝左右,主產區遍布平度東閣、李園、仁兆、南村等鎮(街道),年產優質蟠桃大姜22萬噸左右,是平度農村經濟主導產業之一,鄉村振興的一大助力。(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馬英歌 通訊員 劉軍增 孫科強)
責任編輯: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