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網友在觀海新聞客戶端留言,就城市建設、管理、服務中的疏漏諫言獻策
于細節處提升城市“溫度”
一座城市的“溫度”常在細節。
青島日報2020年10月21日6版
伴隨“我愛青島·我有不滿·我要說話”民聲傾聽主題活動深入開展,越來越多市民通過多渠道發聲、諫言、獻策。近期,不少網友在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客戶端“直通12345”欄目留言,反映我市城市建設、管理、服務中存在的一些細節疏漏。
10月10日,觀海網友“無語”留言:“建議學習其他有地鐵城市的舉措,增加公交地鐵接駁車,在人流量大、有停車條件的地鐵站點增加直達該站點的公交車……很多人早晨上班從家到地鐵站想坐地鐵,但距離不太遠也不太近,就是沒有直達車,需要倒公交車或者打車才能到地鐵站。如果有地鐵接駁車到地鐵站,沿途在人流密集的社區路段設立站點,會受到熱烈歡迎!下班晚高峰是同樣道理,大家可以坐接駁車直接回家……”該網友還附上了一張近日杭州市又一條地鐵接駁線開通的新聞截圖,并表示:“青島公交行業的企業應該借鑒學習!望早日實現,謝謝?!?/p>
此類市民呼聲在青島日報全媒體平臺和輿論監督熱線已多次出現。日常出行是市民生活的重要內容,地鐵、公交是多數市民的主要交通工具,隨著多條地鐵線相繼開通,如何做好地鐵站與其他交通方式(包括各類公共交通、私家車等)的無縫銜接、打通便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成為城市管理、服務的新課題。而這些細節,關乎百萬計市民每天出行的便利程度。細節更完善一點,市民就可能早晨多睡一會兒覺、晚上早一點到家。這些不是瑣碎的小算計,而是構成更美好生活的重要片段,市民從中感受著城市的“溫度”。
這樣的細節還有很多。9月25日,觀海網友“Mh4Tlg”留言:“市南區廣西路與廣西支路交接處、廣西路北側人行橫道無緣石坡道(即無障礙坡道)?!?0月9日,市南區回復:經區城市管理局現場查看,因存在障礙物,無法按規范要求設置無障礙口。
網友留言反映沒有無障礙坡道的這個路口位于市南區西部,與青島火車站、第六海水浴場、棧橋近在咫尺,且廣西路是一條交通主干道,人流量較大。在這樣的路口,斑馬線與人行道之間本應有作為無障礙通道的緩坡,之所以沒有,如相關部門回復中所言,是“因存在障礙物”。通過網友留言中所附的照片可以看到,“障礙物”包括電線桿、外形貌似通訊柜的箱體等。這些“障礙物”緊貼著路緣石,當下確實沒有空間建設緩坡。但是,這樣的問題是不是真的無解呢?如果涉及到的幾個部門認真商討一下,有沒有可能找到解決方案?即便不能立竿見影,或可有個計劃、逐步推進。對于市民、網友提出的這些問題,相關部門多一點關注、用心,意味著城市管理細節的更多豐富完善,疏漏、空白的更快彌補。
“三我”活動中,還有不少市民就提升城市管理細節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議。如網友“小魚山”建議:青島應因地制宜多建口袋公園,并根據不同區域的特點進行精心設計,完善體育、游戲、綠化等功能,為附近居民提供鬧中取靜的健康活動空間,也為上班族提供更多的戶外用餐與休閑空間。網友“聽海”提出:杜絕“舌尖上的浪費”既要在消費者中樹立“以節儉為榮、以浪費為恥”的理念,也要大力提升餐飲行業的“節儉”“環境友好”意識,督導餐館、飯店做出改變,科學設計菜單,提供小份菜等,將杜絕浪費從“舌尖”延伸到“刀尖”。針對西海岸新區長江西路和膠州灣東路交界口堵車問題,觀海網友“JxsxJu”提出三點建議:第一,科學管理,通過調整信號燈時長和設置臨時路障,提高通行效率,避免車輛加塞導致事故;第二,加強疏導,安排交警到現場根據情況指導交通;第三,嚴格管理,對于越實線行駛車輛嚴格執法,加大處罰力度。
這些“金點子”展現了市民熱愛青島、盼望家鄉更好的濃厚情感和理性思考。希望相關部門積極回應市民關切,及時彌補城市建設、管理、服務中的漏洞和不足,在細節完善和提升中踐行執政為民理念,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同頻共振,讓城市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