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6日訊 今年以來,城陽區深入貫徹落實省、市政策部署,積極謀劃,用“放管服”改革的辦法,深入實施流程要素重構、業務環節重組、靶向服務供給,通過用好用活“五字訣”,加快釋放政策效能,推動各項助企紓困政策第一時間落到市場主體,盡可能做到直達快享,免申即享。今年來,城陽區累計撥付各項區級獎補資金6.2億元,幫助企業爭取市級以上各項扶持資金4.56億元,惠及企業超過2000家,有力保障了實體經濟穩定有序發展。
“細”字當頭,梳理完善標準,下好政策服務“先手棋”。做實做細政策標準化梳理,制發《關于進一步優化全區惠企利民政策申報工作的通知》,督促各部門從現行實施政策入手,打破慣性思維,拆分政策辦理事項內容為“最小顆粒度”,對業務框架論證重組、要素梳理重契,逐項明確政策事項名稱、設立依據、適用對象、申請條件、申報材料、時限要求、申報模板等,并扎實做好政策申報辦事指南和政策文件的規范化解讀。已拆分政策事項96項,編制《城陽區惠企政策匯編》和《惠企政策保障卡》。
“活”字發力,積極探索改革,打造政策兌現“新樣本”。繼續深挖“企業服務智慧云平臺”政策網辦功能,積極開展政策申辦全程“不見面”探索,企業申報“開拓市場補助”,實現“申報-受理-審核-兌現”全鏈條網上辦理,“不見面”“云上辦”。城陽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從“企業技術改造項目扶持資金”政策入手,優化政策申報辦事指南,通過“征求意見環節”前置、規范專家審核標準、壓縮“專家評審時限”等一系列措施,推動申請政策兌現直達快享,實現政策兌現辦理環節壓縮20%。
“快”字提速,實施流程再造,跑出政策惠企“加速度”。鼓勵各部門多領域、多視角、多方面的政策兌現流程再造,城陽區金融監管局推行“自選式”政策扶持,境內上市在審企業可自主選擇上市前接受扶持或上市后享受獎補,企業僅需提交承諾函等材料即可快速申請,加快獎補資金運轉效率,真正將政策落實在企業最困難、最需要之時。今年6月份,青島三柏碩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享受到提前獎補資金550萬元,有效解決了企業在疫情期間的現金流緊張問題。今年以來,城陽區96項政策已精簡申報材料政策23個,占比23.6%;流程減少或合并的政策26個,占比27%;壓縮兌現時間的政策51個,占比53.1%。
“準”字夯實,提供靶向服務,校準政策宣傳“風向標”。強化服務能力,擴展政策宣傳覆蓋面,及時協調解決企業發展難題,城陽區營商環境中心聯合工信、行政審批等多個部門組成惠企政策宣傳小組,開展企業走訪宣傳,共發放《城陽區惠企政策匯編》《惠企政策保障卡》4萬余份。組建對向助企專班,加大自貿協定關稅減讓政策宣傳力度,利用互聯網、電話專線為企業答疑釋惑,組織開展RCEP規則專題培訓7場次。在政策有速度基礎上做到服務有溫度,開展送政策上門活動,實施靶向服務,為全區167家新增服務業納統企業兌現獎勵資金3340萬元。開展“‘城’心攜企?共‘營’未來”知識競答、圖片展等系列特色政策宣傳活動,累計參與活動3萬余人。
“新”字用力,聚焦方式創新,塑造政策兌現“助推器”。日前,位于城陽區的青島裕豐漢唐木業有限公司提前一年完成倍增計劃,拿到了1000萬元的獎勵資金,整個過程中企業沒有提交任何材料,也沒有向任何政府部門提出申請,城陽區工業和信息化局主動上門提供服務,不到十天獎勵資金就撥付給了企業。千萬獎勵資金迅速到賬,得益于城陽區創新推出的“無感兌現政策”,凡是被納入倍增發展培育庫,并在三年培育期內實現營業額倍增的企業都可以通過這種方式獲得最高5000萬元的獎勵資金。城陽區在全市率先實現“財政支付憑證替代企業收款收據”,依托“企業服務智慧云平臺”推出了政策“無感”兌現服務,涉及全區2022年企業技術改造扶持資金等42個惠企項目,共4.64億元獎補資金,全區1200余家企業從中受益。(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 偉 通訊員 陳曉俊)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