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巍巍浮山,浩浩黃海,海洋學府,源遠流長
依山勢而建,循海韻而生
于紛繁中覓清雅,于鬧市中取幽靜
這里是
香港東路23號——
浮山校區所在地原貌
建設中的經貿樓

建設中的綜合樓

浮山校區鳥瞰(拍攝于2004年)
1992年3月4日,注定載入中國海大的史冊
這一天,浮山校區正式啟用
從此一代代學子
徜徉山海間,漫卷詩書,揮灑青春
任歲月流轉,情懷依舊,初心依然
1992年3月4日,浮山校區正式啟用

青島海洋大學時期浮山校區校門


2005級新生入學報到
依山傍海的校園,從此上大學成為一種享受
出南門,沿海游路直行
不遠處,海便跳躍著映入眼簾
雕塑園、石老人皆在步行可及之處





圖書館是校園里最宏偉的建筑
忘不了,考試季早起排隊占座上自習的蜿蜒隊伍
拐了一道彎,又一道彎
“學在海大”的聲譽里蘊著我們的勤勉






那些英文字母命名的教學樓
A區、B區、C區、D區、E區、F區、X區
時常在上課后,才發現走錯教室




同樣劃分為A、B、C三個區的平房宿舍
每逢下雨天
鐵皮屋頂就奏起歡快的交響樂
為了熬夜看球,時常和傳達室的大爺斗智斗勇


晴朗的日子
山坡上的宿舍樓可以望見波光粼粼的海面
自嘲說,自己住的是最便宜的海景房
那時的心境既快樂又滿足




作家樓
是校園里文學氣息最為濃郁的樓宇
“人民藝術家”王蒙先生等多位作家在這里居住創作
一磚一瓦皆閃耀著文學的靈氣

新苑餐廳、學子餐廳的飯菜
令人回味悠長
觀潮苑的拉面、望海廳的免費湯
等待美食的過程也是一種享受

原生態的運動場
有煤渣,有塵土,有青草,就是沒有塑膠
但依然有我們律動的青春
如今已是高樓林立


青大一路是學子們解饞的美食一條街
開學季的老鄉宴,畢業季的散伙飯
四年里,總要醉一回
紅辣椒川菜館、臺北1+1、四平熏肉大餅
皆是熟悉而又溫暖的名字


出西門,同樣是青大一路
賣雞蛋灌餅的大爺大媽總是起得很早
中午和傍晚
炒餅炒飯炒面的吆喝聲,肉夾饃的濃香
呼喚著饑腸轆轆的我們

南門魯冰花網吧前的烤肉和餛飩
留下了我們喝酒擼串暢談人生的快意
時光匆匆
已無處尋覓

徐家麥島車站
那是我們心靈的歸宿
11路車直達臺東
321路抵達火車站
如今,地鐵2號線已在校門前呼嘯而過


2006年7月,部分學院搬至嶗山校區


歲月奔涌,時光向前
恍惚間,離開母校已多年
回望浮山校區的求學
注定是你我人生中的關鍵一段
歲歲年年,直到永遠——
(來源:中國海洋大學新聞中心 圖 / 劉邦華 路越 觀海聽濤記者站 文/ 馮文波 編輯 / 劉蒞 通訊員/左偉)
責任編輯:楊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