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欄的話:
深??瓶?,是我們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實現海洋強國夢的重要一步。10月21日,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所屬科考船“海洋地質九號”從深圳起航,赴中國南海海域進行設備海試。此次海試的設備基本都是我國自主研發的設備,是我們在海洋領域突破“卡脖子”技術獲得的重要成果。在接下來的四天時間里,觀海新聞記者將跟隨科考船一起出海,在中國南海海域(水深范圍2000-4000米),親眼見證我國自主研發的深??梢苿悠脚_、3000米深海沉積物多參數探針及布放系統、海底海洋要素邊界層監測系統等設備的海試情況,期待成為讀者在深海大洋的“眼睛”,與大家一起觀海、探海。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特派記者 李勛祥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南海10月22日訊 從深圳蛇口碼頭出發,出了珠江口,可以看到左手邊是香港,右手邊是澳門。10月21日,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所屬科考船“海洋地質九號”行駛在中國南海海域,計劃對我國自主研發的深??梢苿悠脚_、3000米深海沉積物多參數探針及布放系統和海底海洋要素邊界層監測系統等設備進行海試。

出發前,本航次首席科學家楊源告訴大家,不久前曾有船員因手機開啟了流量而出現健康碼變紅的情況,他建議大家手機關機或者處于飛行模式。早上6點30分,“海洋地質九號”已經出發了兩個半小時。站在科考船后甲板上,天高水闊。太陽在海面上升得很快,26攝氏度的風卻吹得不慌不忙。約一個小時,風逐漸大起來了,平靜的水面涌出一簇簇的白色浪花。雖然很好看,但對于海洋儀器設備的海試卻是不利。
沒有一直往深海走,“海洋地質九號”科研人員在離岸不遠的南海海域對“自主姿態調節取樣系統”進行了海試?!白灾髯藨B調節取樣系統”顧名思義,就是設備能夠自主調節在海水中的平衡,確保垂直落到海底完成取樣。

從8點開始準備、作業,一直到11點,“自主姿態調節取樣系統”的功能測試和海底取樣才宣告結束。兩大袋子“泥巴”裝好后,本項目海試的負責人虞義勇指著舊設備說,以前的取樣設備主要是針對淺海海域,因為不能進行自主調整,所以在海水中是水平的還是傾斜的就要靠運氣,當設備傾角過大時,容易造成取樣失敗。在深海取樣作業時,設備一次落水就需要四五個小時,來回可能將近10個小時,若是使用這種舊設備,那么無異于是在“賭博”。
“自主姿態調節取樣系統”只能預先設置好參數,機器自己進行調整,相當于機器落在海底哪個地方,就取哪個地區的海底樣品,是“盲取”;而將要進行海試的“深??梢苿悠脚_”則可以實現人工的干預和操作,設備落在海底后可以在一定范圍內進行移動,屬于“精確取樣”。相關項目負責人郭建衛告訴記者,“深??梢苿悠脚_”與之前設備最大的區別就是實現了深海中的可移動。首先它搭載了可視化系統,可以實時查看海底的地質面貌等情況;其次裝有推進器,可以在船上進行操作,讓設備在海底進行50米距離的移動,針對特定范圍的目標樣本進行抓取。

除此之外,上述兩種設備也有不同的應用要求。據楊源介紹,“深??梢苿悠脚_”是通過連接船上光電復合纜的方式實現設備在海底移動作業,而沒有配備光電復合纜的漁船、科考船就無法使用該設備。“自主姿態調節取樣系統”最大工作水深是4000米,可以在特定的取樣環境、特殊的需求下滿足不同科考的要求。
據介紹,除了“自主姿態調節取樣系統”和“深??梢苿悠脚_”,本航次還將對移動式電視抓手、地磁日變觀測系統和江豚ROV(水下有纜機器人)等設備進行海試,以驗證和提升國產儀器設備的可靠性、穩定性和環境適應性,進一步提升我國海洋儀器裝備核心競爭力。(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勛祥)
責任編輯: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