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西海岸新區總工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究解決歲末年初職工在勞動經濟、精神文化、民主法治、公平公正、安全環境等多方面需求,推出“迎新春送溫暖 保民生促發展”系列暖心活動,更好促進職工體面勞動、舒心工作、全面發展。
問需問難送關愛
按照“廣泛覆蓋、聚焦重點、突出特色”的原則,高度關注疫情對職工生產生活的沖擊和影響,及時掌握職工生產生活狀況和需求,設立專項送溫暖資金60萬元,制定靶向幫扶計劃,對符合生活困難的職工家庭給予不低于2000—3000元的慰問金,對面臨困難的職工應幫盡幫,對符合工會建檔條件的應納盡納,幫助解決急難愁盼的實際問題,預防低收入職工家庭返困致貧,用“娘家人”的溫暖幫助困難職工渡難關、不掉隊、過好年。
留青過年送禮包
緊扣大局、緊貼民意、緊接地氣,設立保民生促發展走訪慰問保障專項資金50萬元,重點走訪醫護人員、環衛工人、快遞、外賣小哥等抗疫一線人員、戶外工作者和新業態就業群體,為留青過年的職工精心定制暖心關愛禮包。有序開放職工服務中心、戶外勞動者驛站、共享職工之家等工會職工服務陣地,配備必要的防疫用品,為節日期間堅守工作崗位的廣大戶外勞動者特別是城市運行保供者提供“冷可取暖、渴可飲水、急可如廁、累可歇腳、傷可用藥、餐可優惠”的貼心暖心服務。
工惠有禮促消費
聯合對口協作地企業、農產品龍頭企業、工友創業聯盟企業、工友創業園等單位,依托“智慧工會”平臺,在“惠工薈”模塊開發“逛年貨大集 品新春好禮”專題線上欄目,線下在珠海街道王戈莊市場組織鄉村振興成果展及年貨大集,發放各類年貨消費券等補貼30余萬元,致力于為節日留守職工提供優質特色產品,助力消費扶貧和復工復產。
護航團圓守平安
指導基層工會組織做好外來務工人員返鄉返崗情況摸排,引導企業做好務工人員返鄉返崗準備,加強務工人員健康監測和人文關懷,引導和保障務工人員安全、健康返鄉返崗,對返鄉返崗出行需求相對集中且具備條件的,針對性開展務工人員包車、專列(包車廂)、等“點對點”運輸,走訪慰問參與返鄉返崗重點保障單位、青島西海岸汽車總站、青島西海岸汽車東站、客運西站等單位,護航職工“返鄉路”“返崗路”。
春風送崗助就業
依托智慧工會招聘服務平臺、發揮工友創業聯盟及新業態智惠聯盟就業服務優勢作用,舉辦網絡招聘大集等線上線下活動,由勞模、工匠、工會主席直接帶崗,根據用工數量、崗位(工種)等需求精準匹配就業資源,讓留青來青職工動態掌握熱門招聘最新資訊,助力勞動者求職就業,開設技能培訓“云課堂”,讓留青職工春節期間可以線上暢享工會提供的“精神食糧”和“技能禮包”。
心理服務不掉線
針對春節期間留青職工可能產生的心理反應,依托全區16所職工心理健康服務中心(站),放大“心有千千結·工會幫您解”職工心理健康服務品牌效應,設立24小時疫情心理健康服務熱線。開展由心理咨詢師、心理服務志愿者等聯合坐診的工作模式,全天候在線接聽轄區職工的心理咨詢電話,對職工的心理訴求及時回應,不限時段、不限時長,緩解職工心理壓力,全天候提供心理疏導和人文關懷。
特色活動不斷檔
依托職工之家、職工服務中心、職工書屋等服務陣地,開展“齊聚云端 線上拜年”“送萬福 進萬家”等活動;通過微信公眾號、智慧工會平臺、齊魯工惠APP等記錄異地職工留青過年,體驗不一樣的年味;持續開展線上“緣系一線”聯誼交友活動,幫助更多青年擴大社交圈、邂逅有情人,多措并舉讓工會暖心活動走心更走實。
職工療養暖人心
堅持一體化的思路和舉措提高政策協同,緊密結合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試點、提升職工生活品質試點等工作,讓療休養資源要素在更大范圍暢通流動;積極組織開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療休養活動,提高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對工會組織的認同感;突出一線技術工人(含農民工)群體,把資源向一線技術工人傾斜,讓更多來自基層的一線職工參與到療休養活動中來。
維權服務連軸轉
指導企業工會通過與用人單位開展集體協商等方式,與用人單位約定息工開工時間,根據生產工作情況和職工意愿制定錯峰放假和調休計劃,督促用人單位按時足額支付工資、加班費。配合相關部門開展農民工工資支付情況專項檢查,為欠薪的外來務工者提供法律援助的“綠色通道”。做好“12351”職工服務熱線、“12345”政務服務熱線處理工作,通過齊魯工惠APP“智慧維權”版塊線上咨詢和預約法律服務,積極為職工提供法律援助,維護職工合法權益。
安全生產防隱患
開展春節前安全生產大檢查,以細之又細、嚴之又嚴的措施加大安全隱患排查與整治力度,強化源頭管理,全力消除各類隱患,防范和杜絕安全事故發生。扎實開展“查保促”群眾性安全生產活動,認真執行《關于做好全市“查保促”群眾性安全生產工作,確保“兩節”期間全市安全形勢持續穩定的通知》,做好疫情期間職工勞動保護工作,組織開展職工安全生產知識培訓,提升轄區職工的安全意識和自救能力。
下一步,西海岸新區總工會將找準黨的二十大精神與工會工作的切入點和結合點,堅持轉作風、解難題、促發展、保穩定,做實四項職能,竭誠服務職工,在新時代新征程上不斷開創黨的工運事業和工會工作新局面。(丁傳凱 劉驍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