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0月23日訊 10月22日,2020中國城市會展業競爭力指數發布會暨會展業高端論壇在成都舉行,大會公布了“2019年中國城市會展業競爭力”排行榜。在19個直轄市及副省級城市中,2019年城市會展業競爭力指數排名最高的為上海,深圳名列第5,而青島在榜單中位居第11。據統計,深圳平均每三天就有一次展覽,那這種強大的聚合力源自何處?
深圳展會跨越式發展。
引導形成產業生態圈
在深圳剛剛落幕的2020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上,600多家企業攜最新涉海產業的新技術新成果亮相。像這樣的展會,平均每3天就會舉辦一次。
國際珠寶展、農博會、無人機展覽會、禮品展……觀海新聞記者統計,僅僅9、10月份,在深圳會展中心就舉辦了25場各類展會,到今年底還將有十幾場,這還不包括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的展會。據悉,深圳兩大專業展館深圳會展中心和深圳國際會展中心2019年共舉辦展會121場,展覽面積395萬平方米。
會展業的發展首先離不開政策支持。2005年-2007年每年安排2000萬元資助會展業。2007年,深圳市政府1號文件將會展業列為重點發展的高端服務業,為深圳會展業的新一輪跨躍式發展注入了強大推力。今年,深圳市商務局推動實施《深圳市加快會展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提出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展覽品牌,建設國際知名會議目的地,引領深圳會展業智慧化、綠色發展,優化會展業營商環境。
2020海博會吸引參觀者互動。
觀海新聞記者在近期參觀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時注意到一個細節,展會期間報名的參觀者每天都會獲得兩張“2020海博會乘車票”,正是這種貼心周到的方式,留住了大量的參觀者。
采訪中了解到,深圳的很多展會都是商協會舉辦的,市場化運轉的商協會辦展的模式、思維同樣市場化。 深圳的會展,不僅有“展”,更多的是合作交流,提供一個共商發展、開放交流、合作共贏、全球推廣的平臺。
深圳將會展作為重要產業培育,引導形成了一個產業生態圈。除此之外,深圳在交通、餐飲、地下空間利用等配套方面的不斷發力,是深圳會展業能夠健康長遠發展的堅實基礎。在深圳會展中心周邊,沒有交通管制,沒有因辦展而造成交通擁堵的現場,這便是最好的說明。
栽好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優越的辦展環境,引得一個個大規模展會陸續落地,安博會、深港澳車展、服裝展、國際電子展等被認定為品牌展會和特別品牌展會,推動深圳會展業邁向國際化、專業化和品牌化。
2020年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現場。
數字化助力會展更“智慧”
由于會展活動的集聚性、聯動性和交融性等特征,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會展產業鏈造成較大沖擊。深圳會展業因此按下五個多月的暫停鍵,目前,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已經逐步進入正軌。疫情帶來不便的同時,也催生了會展業發展的新路徑。深圳市國際商會副秘書長黃瑛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受疫情影響,會展智慧化的趨勢正在加速,線上展會及線上線下混合模式的展會將逐步成為常態,線上已經成為一個重要補充,可以預防突發性事件的影響。
據了解,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在規劃設計之初就將5G覆蓋納入建設范圍,是全球首座實現全面5G信號覆蓋的展館。借助5G技術和展館空間設施優勢,可充分滿足參展商與日俱增的線上辦展、直播看展的需求。深圳國際會展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自疫情以后,在深圳舉辦的各類展會正在創新求變中獲得發展,借助數字經濟發展“東風”,聯動線上渠道。
“深圳會展業具有1比9的產業帶動效應,這意味著如果會展業的直接收入為1,那么對交通、旅游、餐飲、住宿等相關產業的帶動收入為9。”青島市赴深圳體悟實訓干部杜吉旭表示,大量高質量、大規模的技術類展會舉辦,必然帶來技術流、信息流、項目流和人才流等重要產業要素。同時給交通、旅游、餐飲、廣告、金融等產業帶來巨大商機,帶動相關產業快速發展,形成產業聚集。(青島日報/觀海新聞駐深圳記者 梁 超 文/圖)
責任編輯:王鳳一